古代应该平反的奸臣 其实是一个忠肝义的英雄

《宋史》是二十四史之一,也是二十四史中最大的正史。作者是当时的总理脱脱和阿鲁图。这本书有《本纪》 47卷,《志》 162卷,《表》 255卷。总共496卷,是《旧唐书》列传的两倍,所以是最大的史书。根据宋朝的情况,宋朝历史上有《奸臣》四卷,《叛臣》三卷。

所列奸臣有:蔡阙、邢枢、蔡京、赵良思、黄千山、万、韩倨舟、丁大全、贾思道。这里有些人名副其实,比如秦桧、万依、蔡京。前两人仍然是迫害岳飞的凶手之一,然而有些人名不副实,其中一人是古代应该平反的奸臣。被后人骂了几千年,其实是个忠于肝胆的真英雄。他是张盾。

生于景祐二年(1035年),官宦世家,随父张出使阴鲁。年轻时,他的父亲张德祥对张盾的气质和性格感到惊讶,认为他将来会处于优越的地位。这个评价的背后,其实是他认为自己可以成为一个有名的大臣。然而,从宋史来看,张盾似乎与他父亲的预测背道而驰,他渴望在历史书上取得快速成功。不顾百姓安危,宋朝百姓郁郁寡欢,但他真的是这样的人吗?

这种评价和他的性格有很大关系。张盾的性格太直白,意志太强。当他心里有不符合的话,一定要说出来。这从他一生经历的很多事情就可以看出来。嘉佑二年(1057年),张盾中举,侄儿张衡获一等奖。张衡羞愧难当,张盾干脆拒绝接受尴尬,扔掉尴尬,回家了。等了两年后考试,这次只是第一第五,但是让人放心。他进入官场没多久,就获得了王安石的赏识,让他进了集贤书院。从这个角度来看,王安石无疑是支持张盾的人,但后来王安石的弟弟犯了一个错误。但是他拒绝视而不见,所以他和王安石,闹翻了,这让一些恨他的人产生了所谓的忘恩负义。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大臣们对他的厌恶有两个原因,一是性格,不适合官场。

很容易惹恼同事,从而排挤他,往往被认为尖酸刻薄。第二点是,他支持王安石的政治改革,后来他是政治改革的主持人,这触及了那些高尚的人的利益。认为自己失去了利益的贵族自然会不遗余力的贬低王安石和张盾,但是他不能和王安石捧一个团,当然这些贵族和官僚可以这么肆无忌惮。这是因为统治者也不喜欢张盾。前面的神和哲学家很容易说。

傅园三年(1100年),哲宗驾崩,坚持要立赵霁为王给太后。张盾不同意。强烈反对,认为他轻浮,不能统治世界。结果,赵霁最终登上王位,也就是宋徽宗、宋徽宗等大臣排挤张盾。就连张盾不私通儿子、不提升自己的地位的无私行为也成了犯罪。就像梁启超说的,你怎么知道不是张盾平时观察宋徽宗,不适合当国君,故意阻止他?

同时,从拒绝把官位让给亲朋好友,拒绝屈服于他的支持的人的弟弟身上,可以看出这个人的性格。世人诋毁他的是驱逐元佑大臣和废除任绪安太后。后者暂且不提。梁启超曾经解释过前者。驱逐大臣,只是按照大臣对待冯大臣的方式。如果元佑的体育

而政治观点是不能评判君子小人的。就私德而言,张盾的私德不知道比元佑高多少。王夫之评论了张盾的优点和缺点,指出他的优点可以清楚地看到,不能埋葬。其实这也是事实。哪些功绩可以忽略,比如巩固边防、开拓西南、修汴河、治黄河、设县等等?从这些可以看出,宋朝对张盾的官方诋毁已经到了这样的程度,所有忠于肝义胆的真英雄都上了奸臣名单。

  • 支付宝二维码 支付宝
  • 微信二维码 微信

版权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QQ:502164311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