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对日首次夺岛战:美突击营灌输八路军

1942年夏,美军决定对日军占据的瓜达尔卡纳尔岛发起代号“仙人掌”的进攻,这是二战中美军对日发起的首次攻势作战。为保证战役胜利,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尼米兹命令海军陆战队第2突击营突袭日军占领的马金岛,目的是转移日军注意力,减轻瓜岛美军的压力,而这次行动就交给曾在中国当过军事观察员的卡尔逊中校指挥。

营长曾来华观战

实际上,尼米兹早在1942年6月中途岛海战期间就产生了袭击日军离岛的想法,他认为,要配合即将进行的瓜岛战役,美军有必要对日军后方岛屿实施佯攻。经过斟酌,尼米兹决定拿吉尔伯特群岛中的马金岛“开刀”,出动的部队是海军陆战队第2突击营,他们要在“仙人掌”行动发起10天后对马金岛动手。

第2突击营由卡尔逊中校指挥,此人曾作为军事观察员前往中国敌后根据地,与八路军战士同甘共苦,学习八路军的游击战技巧。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罗斯福总统钦点卡尔逊出任第2突击营指挥官,这是美国最早的特种部队之一。卡尔逊将八路军的战术(例如“奇袭、不硬拼、打了就跑”等)灌输给部下,与别的美军作战营编制不同,第2突击营由6个步枪连组成,每个连有2个排,各排下属的基本作战单位不是班,而是模仿八路军组建的三人火力小组。

接到突袭马金岛的任务后,卡尔逊面临的难题不少,最突出的是保障兵力不足。为保证袭击突然性,突击营将由潜艇运送登陆,但尼米兹告诉卡尔逊:“我只能提供‘舡鱼’号和‘鹦鹉螺’号潜艇,它们最快只能在突袭发起前两天到位,与突击营进行战前合练。”更糟糕的是,这两艘号称当时美军中装载量最大的潜艇,仍然没有足够空间运送一整营的部队,像“舡鱼”号能运送134人,“鹦鹉螺”号能运送85人,这意味着卡尔逊只好将突击营的55名官兵留在后方基地珍珠港。

在决定留守人选时,营长卡尔逊和副营长詹姆斯·罗斯福发生矛盾,后者是总统罗斯福之子,鉴于突袭任务的高风险,尼米兹和卡尔逊都倾向于把他留在珍珠港。但这个决定却遭到小罗斯福的坚决反对,后者干脆打电话给父亲“走后门”。总统接到电话后,立即致电尼米兹:“我的儿子是那个营的军官,如果他不能参加突袭,那么其他人也不能参加。”结果,卡尔逊只好把小罗斯福带上,并任命他担任“舡鱼”号潜艇登陆组的指挥官。

“面包树之战”

1942年8月8日,“舡鱼”号和“鹦鹉螺”号潜艇载两组登陆部队出发,任务是对马金岛南端的布塔里塔里环礁实施攻击,最大限度地杀伤日军,预计作战将持续13个小时。8月17日凌晨,两艘潜艇在布塔里塔里环礁附近浮出水面,此时海面上刮着大风,浪头最高处有5米,突击队员们吃力地爬出潜艇,在狭窄湿滑的潜艇甲板上为登陆橡皮筏充气。由于设计有缺陷,橡皮筏的外置马达在运输过程中大多损坏,队员们不得不把船桨搬出来备用,他们幽默地称为“辅助永动机”。

经过一个小时的准备,突击队分乘32艘橡皮筏离开潜艇,奋力向岸边划去。按计划,突击队分成A连和B连,同时在环礁南岸的两个登陆点登陆,但受风浪影响,这一协同无法完成,于是卡尔逊命令两个连集中到同一地点登陆。

突击队陆续上岸后,为了收拢部队,卡尔逊命令一名士兵鸣枪,清脆的枪声击碎了清晨的静谧,偷袭已然不可能了。卡尔逊率部迅速向内陆推进,令他略感欣慰的是,此地曾是英国殖民地,土著居民大多会说点英语,美军从他们口中得到准确的情报:日本军营就在美军登陆点的西南方向,兵力80-150人。

美军突击队以列弗朗西奥斯中尉指挥的A连1排为先锋,向西南方向疾进。约行进300米后,列弗朗西奥斯突然发现几辆日军卡车停在一片面包树林里,约20名日本兵正在下车集合,他立即命令用密集火力向敌人扫射,突袭马金岛行动中著名的“面包树之战”随之打响了。

由于事发突然,一些日军士兵甚至骑上自行车冲向附近掩体躲避子弹,美军迅速消灭眼前的日军,顺带干掉了四处机枪阵地,但躲在树林里的日军狙击手也给美军造成了一些伤亡。马金岛上的日军前后向美军发起三轮冲锋,但均被美军火力瓦解,日军指挥官原本还指望停泊在马金岛的一艘巡逻艇能支援自己,但美军“鹦鹉螺”号潜艇抢先发动攻击,用艇外甲板炮将日艇击沉。

无奈之下,马金岛日军向附近瓜岛的日军指挥部请求支援。当天13时30分,12架日军增援飞机抵达马金岛上空,其中包括两架满载增援日军的水上飞机。当两架水上飞机企图降落时,遭遇美军突击队员的“弹雨迎接”,它们被打得凌空爆炸。其余日机扫射一番后,因为燃油快要耗尽而不得不返航。

  • 支付宝二维码 支付宝
  • 微信二维码 微信

版权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QQ:502164311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