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王丹凤简介 唯一受邀参加美国总统里根的就职的中国女星

王丹凤为新中国初次推出的“二十二大影星”之一。,1985年王丹凤和丈夫受邀参加美国总统里根的就职典礼,是独一一个受邀的中国籍女星。

1985年王丹凤和丈夫受邀参加美国总统里根的就职典礼,是独一一个受邀的中国籍女星。

王丹凤1924年出生于上海,中国著名电影演员。1962年被选为新中国初次推出的“二十二大影星”之一。

传奇的入行经历

祖籍宁波的王丹凤原名王玉凤,她自小容貌娇美。运营旅店为业的爸爸给她起了个优雅而又吉利的好名字,名叫玉凤。虽然说王玉凤并非艺术世家,但父母亲却爱看地方戏,每次上戏园或剧场的时分,总是把王玉凤带在身边。久而久之,耳濡目染,那光彩华丽的舞台在女儿稚嫩的心田播下了种子。她热爱看电影,在本人的闺房的周围和床边,都贴满了从画报上剪下来的许多明星照和剧照,特别是把周璇、袁美云、胡蝶等人主演的电影奉为至爱,把她们当作本人最崇拜的“青春偶像”,凡是由她们主演的每一部电影,王玉凤都要想方设法的前往观看。只因从小喜欢艺术,在一次偶尔的时机里,她的邻居,“合众影片电影公司”的基本演员舒丽娟带着年轻的王玉凤来到片场,正逢导演朱石麟拍摄《龙潭虎穴》,王玉凤应邀试了试镜,居然特别出彩。于是,在朱石麟的鼓励下,她决定投身影业。“玉凤的名字叫不响,又很拗口,这样吧,我建议你改个名,就叫王丹凤吧,既嘹亮,又有意义,丹凤朝阳嘛。”朱石麟一句话,从此,中国影坛一颗耀眼明星冉冉升起,时间不长在《新渔光曲》凭仗渔家女一角,一举惊动影坛,被影界称为“小周璇”,名噪一时。之后片约不断与多位大腕演员有过协作,其中有赵丹、孙道临、张瑞芳、秦怡、黄宗英、淘金、韩非等。

作为“声名鹊起”的新星,王丹凤自由选择拍片,她从不与任何一家影业公司固定签署合同,所以,非常自主地在各影业公司相继拍摄了《终身大事》、《青青河边草》、《月黑风高》、《乱点鸳鸯》、《鸾凤怨》、《断肠天涯》、《无语问苍天》、《珠光宝气》、《夜来风雨声》等9部著名的影片,故享有当时上海电影界著名女演员中拍片最多的“高产女星”之称誉。这个模式颇有如今艺人本人成立的工作室的意味。

1942年后在“中联”、“华影”主演《三朵花》、《丹凤朝阳》、《教师万岁》等影片。

抗日战争胜利后,在国泰、中电一厂、二厂主演《青春河边草》、《肠断天涯》、《无语问苍天》等影片。影片《青青河边草》,是一部根据美国影片《魂断蓝桥》改编的。王丹凤将女主角不幸遭遇及内心感情,揭示得委婉,真切,成为她表演走向成熟的代表作。

1948年赴香港,在长城、南国等影片公司主演了《无语问苍天》、《琼楼恨》、《方帽子》等10几部电影。

1951年返回上海,担任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

1955年赵丹运用斯坦尼体系排练舞台剧“雷雨”,王丹凤饰四凤。还有舞台剧“家”中的鸣凤。两个角色,不同的人物内心,王丹凤将她多年积累的表演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把两个角色处置的既截然不同,又不失女性的委婉与优美,显露了她高深莫测的表演技巧。

1957年她以优秀的演技,又出演了《护士日记》一片,细致地刻画了女主人公在护士岗位的思想发展与变化,在《女理发师》一片中,又以夸大、自然、可信的喜剧手法处置女主人公酷爱生活,酷爱工作的美妙心灵。

1963年,在主演古装片《桃花扇》中饰演才气横溢的俏丽多情名妓李香君,将女主人公可歌可泣的爱国精神,演得真诚,感人。

1980年,在《玉色蝴蝶》一片中,从少女演到老年,角色跨度之大又成为她演员生涯中一次新尝试。

从影四十年,在银幕上塑造了60多个艺术形象,她是独一一个参演巴金《家》、《春》、《秋》改编同名电影的著名女明星。

传奇的歌曲

“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我问燕子你为啥来?燕子说,这里的春天最美丽……”这首几十年经久不衰的经典歌曲就出自王丹凤主演的电影《护士日记》,而这首歌作为电影的插曲,当年也是王丹凤亲身演唱的。1957年,上海电影制片厂改组拆分成立了“天马”、“海燕”、“江南”三个电影制片厂。江南厂开篇的第一部电影,就是由艾明之编剧、陶金导演的《护士日记》。这部影片在人们心目中印象最深的就是由王丹凤扮演的那个年轻美丽、积极向上的新中国第一代女护士的崭新银幕形象。《护士日记》主要讲述青年女护士简素华为了服从国家建设需要,决然分开上海,奔赴祖国边陲参加工业建设的故事。电影中表现女护士简素华慈母般地哄着高昌平的女儿入睡时轻声哼唱的摇篮曲《小燕子》:“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简单的词句,流利的曲谱,虽然只是一首小小的儿歌,但是,由著名作曲家王云阶所作的乐谱用在这里却极为合适,歌词里的“小燕子”所表现和比喻的也正是像简素华这样一代有志的青年女护士。这首插曲是导演陶金为了从生活真实出发,符合护士身份,主动提出让王丹凤本人亲身演唱。以前王丹凤曾在几部影片中演唱过电影插曲和主题歌,而这次在现场拍摄时,王丹凤是从她心底里所发出来的一种最佳的心情融合。影片公映以后,凡是看过电影的观众,都会情不自禁地从嘴里哼唱几句,收得了很好的效果。而这一经典歌曲也不断传唱至今。

传奇的爱情和婚姻

从《新渔光曲》、《红楼梦》到被誉为“中国版魂断蓝桥”的《青青河边草》,王丹凤的演技不断进步,知名度也渐渐上升,各大报纸竞相报道,玉照时不时登上杂志封面……王丹凤面对着的,是一个又一个光环。面对花花世界、纸醉金迷的环境,王丹凤却一直洁身自好。在她的身上,没有绯闻八卦,没有名利纠葛,生性低调的她除了演戏,生活中最大的爱好就是看书、看电影和话剧。也正因而,以戏为媒,王丹凤结识了当时身为金城大戏院担任人的志趣相投的柳和清。那时分金城大戏院常常上演话剧,编剧、导演都是田汉、费穆、洪深、黄佐临、朱端钧等第一流的大家。王丹凤很喜欢看话剧,觉得对本人的表演有协助。于是在朋友的引见下,她认识了本人的恋人和丈夫柳和清。柳和清出身电影世家。父亲柳中亮与叔父柳中浩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共同运营上海国泰影业公司发家。以后柳中亮创业大同影业公司,柳和清完成学业后便帮父亲在公司打理业务。1951年除夕这一天,王丹凤与柳和清在相爱长达7年之久后,喜结秦晋之好。1月15日出版的《青青电影》杂志,特意用了整整两个版面的图文,完整报道了王丹凤和柳和清在上海逸园大酒店举行结婚典礼的详细经过。婚礼盛大而热烈,上海电影界的著名导演、演员和工商界的老板及朋友都亲临祝贺。柳和清对妻子关怀备至。王丹凤的很多照片都是出自柳和清,而被大家公认穿衣精致的王丹凤,其实很多衣服都是柳和清买的。“他替我买衣服都不需要我去的,只需他看好了,就一定合适。”每每回忆往事,王丹凤的幸福感总是溢于言表。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王丹凤和丈夫做到了,不管是顺境还是逆境,他们彼此扶持,更是凭仗两人彼此的信任和支持,平稳安全度过了文革那段特殊时期。相对于其他电影明星错综复杂的感情史和婚姻史,王丹凤和丈夫柳和清这种执子之手,白头偕老的感情和婚姻更显得传奇而珍贵。

传奇的晚年创业

大名鼎鼎的素食餐馆“功德林”,就是她晚年和丈夫在香港创立的。1989年,柳和清从上海电影制片厂退休,他赴香港涉足香港餐饮业,独树一帜,崇尚素食,创办“功德林上海素食馆”,数年之后从一间小店发展到拥有香港铜锣湾和九龙尖沙咀繁华地段两间相当规模的素食馆。从大陆前来定居的故交林风眠、黄永玉,华君武、程十发等常常到“功德林”。台湾星云大师还写了一副对联“柳和清家王丹凤,功德林中菜根香”。

香港的报纸如此评介“功德林”:别人开餐馆只管做生意,柳和清先生出身电影世家,又有夫人王丹凤作后盾,“功德林”就开得颇有文化涵养,就连开列的菜谱都充满中国传统文化的气味。

几年前,年过80的柳和清、王丹凤夫妇将“功德林”转手让给别人。回到上海过起了隐居的生活。王丹凤除了见几个老朋友外,基本闭门不出。她爱看电视,也爱读书,一切顺其自然。如今王丹凤虽然年已耄耋,可依旧保持着雪白的皮肤,清秀的面庞。她“遇事想得开”,生活也很有规律,每天坚持晨练,并保持素食的习惯,她还感到人在这世界上都是过客,关键是过程要丰富。所以,只需本人觉得好,就要多体验各种生活。如今,这种平淡的、在故土保养天年的日子,让两位老人觉得也很幸福。

古人曰:“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王丹凤的人生道路就是如此。她避开了自古红颜多薄命的魔咒,事业有成,家庭和美,这样一个美丽智慧的女子用本人独特的处世之道归纳了传奇的一生。

  • 支付宝二维码 支付宝
  • 微信二维码 微信

版权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QQ:502164311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