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战史上首次海军航空兵作战:奉系海军突袭吴淞口

或许是历史的巧合,中国海军的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号的母港也设在了青岛,两代军舰的相遇与重逢,使我们真切的感受到了中国海军百年的沧桑巨变。

清晨的薄雾笼罩着吴淞口的江面,一切如往常一样平静。几名担任瞭望的闽系海军官兵如日常一样,看着来往于吴淞口的各色船舰。他们发现在不远处的海口缓缓驶来一艘“意大利”军舰和一艘涂着通用商船涂装的商船结伴而来,便没有再留意。两艘并行的军舰贴着停泊中的英国炮舰和一艘日本巡洋舰侧,在驶到距离闽系海军"海筹"舰侧方约800米处,骤然集中火力猛轰停泊在港内的闽系军舰。"海筹"猝不及防,中弹20余处,战斗当中轮机长头颅被机枪削去,落入舱内而亡,水兵也有9人死亡,另外还有3名重伤,10余人轻伤。船体也损伤颇重,只得匆匆斩断锚链逃走,随即被送交江南造船所修理。一旁的“应瑞”舰也急忙弃锚上驶。随后,那艘商船竟然放下数架水上飞机对当时闽系控制的上海城区进行了轰炸,多处民房受损。一时间,上海城满城风雨、人心惶惶。

之后,人们才逐渐了解这次“奇特”的事件的真实情况。原来这是东北海军组织的对吴淞口与上海的奇袭行动。这也是北伐战争中第一次舰队对舰队的战斗,此次战斗中出现的火爆的舰炮对射和水上飞机轰炸城市在当时陆战为主的内战中可以说是极为罕见的。

精心策划,开创海军航空兵作战先河

行动中,东北海军“海圻”号事先在两个烟囱之间加了一个伪装烟囱,冒充意大利巡洋舰。而“镇海”舰则按商船涂装,将船舷涂成黑色,并在两舷中间用白漆漆上化名"大昌"。27日拂晓以"海圻"在前,"镇海"殿后,乘着高潮通过铜沙浅滩,进入长江,到达吴淞口。此时尚未日出,江面上被浓浓的晨雾所萦绕,闽系海军的主力"海筹"、"应瑞"等舰艇正驻泊于吴淞口,"靖安"运输舰泊鸭窝沙(现长兴岛一部)。由于是星期天,闽系海军戒备松懈,各舰犹灯光明亮。而当时的城市也没有什么灯火管制这个说法,一切照旧更谈不上什么防空了。“镇海”号上的飞机毫无阻拦地在上海市区扔下了数枚炸弹。也就发生了文章开头的那个故事。从而以一个不光彩的角色开创了中国海战的新模式。

神奇军舰,不一样的“舰生”

而参与“奇袭”行动中伪装为“大昌”舰的“镇海”舰不是一艘普通的战舰,而是一艘水上飞机母舰,中国海军历史上第一艘水上飞机母舰。

水上飞机母舰被称之为海军航空兵发展的先驱舰。世界各国海军在20世纪初期都开始建造此类水上飞机母舰,也以此为平台培养了第一批海军航空兵人员。在1920年代,军阀混战中的中国就有着一艘当时被类分为"水上飞机母舰"的舰艇即:东北海军的“镇海”舰。虽然该舰只是一艘由商船改装的旧舰,舰载机也不过是区区一两架水上飞机,然而在当时世界上,舰载航空力量也刚刚处于萌芽时期,虽说无法与世界列强比肩,但当时分裂对峙,根本谈不上具备什么力量的中国海军,不仅没有落后于世界潮流,而且还早早地在实战中投入了这艘军舰,从这个意义而言,称其为中国最早的“航空母舰”也并不为过。

普通商船出身,传奇军舰归宿

“镇海”舰原为德国海军2708吨级的运输船,航速为12节,一战后改为商船,1923年被张作霖麾下的东北海军买下。最初"镇海"舰仅作为练习舰。1926年3月,东北海军"水面飞机队"于秦皇岛成立,在葫芦岛设立了陆上场地,装备有8架法制施来克“FBA-19”型水上飞机,同时“镇海”舰被改造为水上飞机母舰。它也成为了中国第一艘舰种分为飞机母舰的军舰,舰上搭载一或两架水上飞机随行。虽然不是正规航空母舰,更不具备后世的弹射装置,飞机起飞时都要停车抛锚,用起重机将飞机吊入水面起飞,费时费工,然而,在当时落后的中国海军舰船中,算是放出几分异彩的了。这一年,可以看作是中国早期海军航空兵的诞生之年,“镇海”舰也可称为中国航母的鼻祖。

不过客观上讲,"镇海"舰完全不能和全通甲板的航空母舰相比,整体上吨位小,载机少。而且起降飞机的方式很原始,只能依靠吊臂在水面上收放水上飞机。但是不能否认,"镇海"舰在中国第一次实现了军舰与飞机的结合,初步实现了航空机动作战的原始条件。此后,东北海军还改装了包括巡洋舰"海圻"等几艘军舰,以搭载水上飞机。此后,水上飞机母舰很快投入实战中,展示了极高的作战价值。尽管"镇海"舰仅仅区区两架舰载机,但在装备落后的中国,对于大多数武装力量却有不对称优势。

为内战而生,舰队主力

虽然闽系海军早在1919年已经开始自制水上飞机,然而起步晚、规模小的东北海军,却率先建立了中国最早的海军航空兵部队,而且建制一直保持在其作战序列之内。在1927年3月后的一年多时间内,东北海军屡次南下袭扰苏、浙、闽三省口岸,曾有人统计说是14次,战斗规模虽不大,取得成果也微不足道,但对闽系海军造成了相当大的压力,其中海军航空兵的初次登台亮相无疑给这些压力大大地加了码。闽系海军只得龟缩于长江之内,制海权尽为东北海军掌握。北伐军难以利用海运,海上交通线完全被阻止,这也是闽系海军不顾一切,向日本订制“宁海”级轻型巡洋舰的远因之一。

为抗战而死,舰亡魂在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日军对青岛虎视眈眈。沈鸿烈除了阻止敌人登陆,或者突入港内。东北海军将年事已高的“镇海”舰与其他老旧船舶自行沉没、堵塞港口。为中国海军做出了最后的贡献。

“镇海”舰虽然被迫自沉,但是从舰上卸下的火炮、重机枪由精选的各舰优秀水兵所装备,组成了的舰炮总队10月19日从青岛出发,投入了抗战第一线。21日,炮队击毁了日军企图突破禹城徒骇河铁桥的铁甲列车两列,使敌军不敢再次正面攻击。以后,这些东北海军的精强又转战马当、田家镇要塞,为抗战卫国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当时由于我国军队装备薄弱,这些拆卸下的舰炮竟然成为威力最大的装备之一,这里面当然也有来自“镇海”舰上的那几门炮,“镇海”虽沉,其魂犹在。

回望历史,轻抚记忆

“镇海”号作为中国第一艘水上航空母舰,而且搭载了中国最早的海军航空队,并进行了最早的海空实战,同时她又是东北海军的中心力量,见证了东北海军从成长到消亡的整个过程,无可争辩地在中国海军史中占据着独特的地位。然而,令人扼腕的是,这艘军舰诞生于地方军阀海军的门下,所经历的,大多是军阀之间的争权夺利和尔虞我诈,参加的海空实战也是对抗国民革命,是对历史潮流的阻挡。但是,它为中国近代海军中占有重要地位的青岛海军学校培养了大批的人才。虽然在其历史上有不光彩的瑕疵,然而在其晚年,却为收回我国的失地作出了贡献,为抗击外寇而默默地捐躯在沉船阻塞线上。

  • 支付宝二维码 支付宝
  • 微信二维码 微信

版权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QQ:502164311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