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被称为旋风九日的邓小平访美经历 一个举动让美国人泪流满面

1979年1月29日上午,美国白宫南草坪上初次并排升起五星红旗和星条旗。在这里,美国总统卡特为中国的贵宾———邓小平副总理举行了欢迎典礼。这是一个极不平凡的历史时辰。此前不久,中美两国刚刚结束了近30年的敌对和隔绝,完成了两国关系正常化。而在这一历史进程中起过关键作用的邓小平,此刻又作为中国人民的代表,开始增进两国互相了解、友谊和信任的访美之旅。

邓小平访美

1979年1月28日至2月5日,邓小平对美国进行正式访问。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指导人初次访美。美国媒体大量追踪报道邓小平访美音讯,有的标题干脆起为“邓来了”,很多美国人拿着以他肖像为封面的《时代》周刊,排队等他握手签名,美国主流电视每天的黄金时段,干脆变成了“邓小平时间”或“小平频道”。那次美国行,还诞生了一个“历史词汇”——旋风九日。

邓小平及夫人卓琳抵达华盛顿第一晚外出参加的初次活动,是到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总统助理布热津斯基的家,出席一场非正规的“聚旧家宴”。主菜是布热津斯基夫人亲身下厨的熏烤牛肉。布热津斯基探知邓小平喜欢白酒,所以,他预备了名牌的苏联伏特加,还一再说那是苏联大使送的。后来,在敬酒时又说,这瓶苏联伏特加酒也是苏联指导人勃列日涅夫最爱喝的。据说,邓小平听了曾开怀大笑。其实,这话有弦外之意。先说苏联大使送的,再说苏联指导爱喝,但美国这位掌管国家安全的总统顾问却用来招待来自中国客人,邓小平岂能不乐。席间,布热津斯基曾发表感想。他说,中国人与法国人有—点是相同的,那就是,他们都以为本人的文明优于别的国家。邓小平马上机警地回答:“我们可以这样说。在东亚,中国菜最好;在欧洲,法国菜最好。”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场家宴也是主客双方连串的智慧的较量。邓小平的回答不亢不卑,在外交辞令上做到大家称心。

美国人后来不知从何途径听说邓小平爱吃牛肉,于是几乎每顿饭都为他预备了牛肉。后来有人问邓小平:“您这次来美国最大的印象是什么?”邓小平操着四川口音开玩笑地说:“小牛肉啊,小牛肉!顿顿都是小牛肉!”为此,美国各大城市的川菜馆也突然间变得客似云来,生意兴旺。

一个举动让美国人泪流满面

美国著名中国问题专家兰普顿教授在承受采访时曾说:“邓小平的‘入乡随俗’,改变了美国人对中国指导人和中国的传统看法,这是他在外交兵略上成功的一个详细表现。”

在肯尼迪艺术中心,美国总统卡特为邓小平精心安排了一场盛大的上演。最牵动人心的一幕是最后一个节目:约200名美国儿童用中文合唱《我爱北京天安门》。上演结束后,卡特夫妇陪同小平夫妇登台谢幕,“唱歌的小孩们都抱着小平,小平也抱着他们亲吻,一下子来了个全场惊动。大家也跟着鼓掌、喊叫,氛围特别热烈”。据当时中国驻美联络处主任柴泽民说,那些孩子的举动并不是美方事先安排好的,但不知为什么,对这些孩子来说,这位个子不高的中国老人好像有一种天然的亲和力。台上,中国人和美国人的手久久地握在了一起。这种情感交流是如此自然而纯朴,它在霎时超越了一切的政治以及认识形状藩篱,“很多观众当场就流泪了”。

访美期间,邓小平在德克萨斯州一个小镇观看牛仔竞技表演时,表演马术的美女把她的牛仔帽戴在邓小平头上,邓小平欣然戴上牛仔帽观看美式牛仔表演。邓小平头戴牛仔帽向美国公民挥手致意的友好和自信形象已定格在历史中,这张相片后来出如今美国以及华人的各种媒体上。

愈加动人的一幕还在后面。戴着牛仔帽的邓小平承受竞技场主人的邀请,走下贵宾席来到场间,登上了一辆仿制的19世纪马车。马车绕场两圈,邓小平从马车的车窗中伸出手来,向周围的观众挥动。钱嗣杰看到,数百名观众以美国南方人特有的豪放和热情,用嘹亮的口哨声和喝彩声,对中国客人表示最真诚的欢迎。人群一度把钱嗣杰早就对好方向的镜头挡得严严实实,他着急地等待了半天,终于记录下这一动人时辰。

如今,那家牛仔竞技场虽然因主人逝世已经封闭,但邓小平头戴牛仔帽、向美国公众挥手致意的友好和自信形象已定格在历史中,成为中美关系中的一个永久意味。

与卡特白宫会谈,邓小平接二连三吸烟卷

美国总统卡特在回忆录中详细记述了他同邓小平初次会谈的状况:

“我们计划进行3次工作会议,并决定双方首先谈谈各自对世界事务的剖析。邓小平要求我先谈。我根据提纲慎重地每谈一点就停下来让译员把我的话翻译给邓小平和中国其他官员听。

邓小平坐在内阁会议室的一把大椅子上,他接二连三地吸着烟卷,一对明亮的眼眸常常东转西看。当译员把我的话译给他听时,他时而发出笑声,时而对其他中国人员频频点头。

后来我要邓小平对我讲的话发表些意见。他谈了他以为是重要的问题,指出如今美国同中华人民共和国有许多共同利益。邓小平强调中美双方都有反对苏联称霸和维护世界和平的责任。”

中午,邓小平出席万斯国务卿举行的午宴。午宴结束后,邓小平来到国务院休息室。这时,一群记者蜂拥而至,纷纷讯问邓小平同卡特议论了些什么问题,邓小平以他那独特的诙谐幽默的语气回答说:“我们无所不谈,上至天文,下至地理。”记者们的发问虽然被这句话挡得严严实实,但他们却对邓小平表现出来的幽默和智慧发出由衷的叹服。

在访美期间,75岁高龄的邓小平还不知疲倦地走访了华盛顿和卡特总统家乡佐治亚州的亚特兰大、得克萨斯州的休斯敦、华盛顿州的西雅图等美国著名城市,与美国总统和其他官员进行了会谈,并会晤了数以百计的议员、州长、市长、企业家和教育界人士,在不同场合向数千人直接发表讲话,回答了一批又一批记者提出的问题。随行的中国官员同美国签署了两国在教育、农业、空间技术、高能物理等方面进行协作的协议,签署了建立领事关系的协议,同意签署贸易、航空、海运协议并就此进行了商谈。2000多名记者跟踪采访报道,美国三大电视网的黄金时间都变成了“邓小平时间”。世界言论普通以为,邓小平这次访美所遭到的盛大接待和空前欢迎,是近20年来美国外交史上从未有过的。

在访美期间,邓小平还利用各种有利时机,积极宣传我国的对外政策,令在美的外籍华人和华侨激动不已,有华侨兴奋地说:“祖国变了,我的腰杆也硬起来了。”美国《时代》周刊把邓小平作为其1979年第1期的封面人物。

邓小平的访问是一次旋风式的访问,使得在美国的每一天都成为“中国日”。那几天,钱嗣杰忙于采访、发照片,每天的睡眠时间都不足3小时。到邓小平访问结束前夕,他和同事吴晋在西雅图旅馆浴室的磅秤上一称,发现本人在几天之内体重减轻了整整5公斤,其他同事大概也差不多。

2月5日,邓小平圆满结束了对美利坚合众国的访问,乘专机从西雅图回国。归国途中又对日本进行了两天访问,于2月8日下午抵达北京。

在飞行途中,机组人员提出想与邓小平合影,邓小平高兴地答应了,于是,钱嗣杰分别给他们留下一张张难忘的珍贵的历史照片。

当2406专机安全地降落在首都国际机场时,邓小平没有立刻下飞机,而是来到驾驶舱,亲切探望徐柏龄等机组人员,同他们一一握手,微笑着说:“你们辛劳了,任务完成得很好,谢谢你们。”

回到北京时,邓小平一行遭到华国锋、叶剑英、李先念、邓颖超、王震、胡耀邦等党和国家指导人及亲属们的热烈欢迎。邓小平的小孙女第一个跑向舷梯,同爷爷拥抱,欢迎爷爷胜利归来。由于没有思想预备,钱嗣杰没能摄下这一真情流露的场面,他深感遗憾。

卡特对邓小平的此次访问的评价是:“影响深远,坦诚,亲切,和谐,极其有益和富于建设性。”后来的事态发展证明邓小平此行的确是意义严重、影响深远。在晚年,钱嗣杰高兴地看到,中美两国关系虽然有过很多曲折,但总的来说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在经济、贸易、科技等领域的协作大有成效;两国关系的发展也对国际局势产生了深远影响。钱嗣杰以为,中美两国关系已经超越双边关系的范畴,越来越具有全球影响和战略意义。他说:“中美关系正常化是中美两国关系史上的里程碑,也是现代国际关系史上的严重事件。中美建交以来,两国发展友好互利协作的进程,反映了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有利于亚太地区乃至整个世界的和平、稳定与繁荣,符合时代的潮流与要求。”

看着《旋风九日》电影,忆及那次随邓小平访美的经历时,钱嗣杰念念不忘邓小平在同美方高层人士交往中所展现的高瞻远瞩的伟人气概和开朗坦荡的广阔胸怀,以及明快犀利而又不失友善幽默的谈吐,他的这种大政治家、大外交家的风范不断深深地印在钱嗣杰的脑海里,直到今天仍印象深入。

  • 支付宝二维码 支付宝
  • 微信二维码 微信

版权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QQ:502164311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