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岛问题的由来 邓小平的判断是一句口号

毫无疑问,钓鱼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

1895年,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战败,被迫签署《马关条约》。钓鱼岛作为台湾省的“附属岛屿”割让给日本。1900年,日本将钓鱼岛改名为“尖阁列岛”。

20世纪50年代,美国将钓鱼岛纳入其监管范围。1970年8月,美国决定将钓鱼岛连同琉球群岛的“政权”一起“归还”给日本。美国各大高校的台湾省留学生成立了“捍卫钓鱼台行动委员会”,掀起了一场渔业保护运动。这场运动迅速蔓延到加拿大、香港、台湾省、日本、欧洲等地,成为中国渔业保育运动的开端。当时,周恩来称之为“海外五四运动”。

1971年6月,美国和日本签署《归还冲绳协定》号协议,将琉球群岛和钓鱼岛的“政权”归还给日本。全世界的中国人都对此表示谴责,中国外交部发表声明称,此举“完全非法”,不能改变中国对钓鱼岛等岛屿的领土主权。台湾省也对此表示坚决反对。

1972年9月,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当时西方世界的标志性国家日本对中国露出了笑脸,而北京通过“快刀斩乱麻”的简单操作,迅速实现了与邻国“邦交正常化”,给中国人民造成了深重的灾难。

根据公开的史料和档案,中国政府放弃了对日本的战争赔偿要求,以换取日本对新中国的承认,并对抗日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巨大损失”表示了“深刻的反省”。同时,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总面积约5.69平方公里)的主权争议将留给后代。

当时,田中角荣要求周恩来澄清钓鱼岛的归属问题。为了不让这个难题成为中日邦交正常化的障碍,周恩来说:“现在不要讨论。地图上没有标记。石油是个问题。”田中角荣同意了。

1974年10月,邓小平在会见台湾同胞和华侨时提到钓鱼岛问题。他说:“钓鱼岛在日本叫‘尖阁列岛’,是中国的领土。我们不能放弃.我们和日本建立了外交关系,双方都避免谈论钓鱼岛,把这个问题抛在了脑后.暂时搁置这个问题并不意味着问题不存在,也不意味着钓鱼运动可以结束。这个运动还会继续,但以后可能会更高更低。前一次日本提出要占领这个地方,“钓鱼”一度高涨;暂时不谈这个问题,一段时间内‘钓鱼’会比较低。这项运动是一个长期的浪潮。”

1978年8月,日本外相尤达访华达成《中日友好和平条约》协议,与邓小平讨论钓鱼岛问题。邓小平提出:“一如既往,搁置20年,搁置30年。”同年10月,邓小平在访日期间再次搁置争议:“我们认为中日两国政府回避这个问题是明智的。放下这样的问题也没关系。等10年也没关系。”他说,在未来,我们总会找到一个可以接受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不久,邓小平提出共同开发,希望解决钓鱼岛问题。1979年6月,中国通过外交渠道正式向日本表示,愿意以“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方式解决钓鱼岛问题,但日本拒绝接受。但中日在钓鱼岛问题上长期和平相处。

后来,正如邓小平所说,渔业保护运动呈现出“一会儿高,一会儿低”和“长期波浪式”的趋势。

进入90年代后,日本默许右翼团体在岛上修建灯塔和界碑,并派出军舰阻止中国渔民在钓鱼岛附近捕鱼。1996年,日本右翼分子在钓鱼岛上设立灯塔和日本国旗。全球中国渔业保护联盟领导人陈宇翔和其他洪孔

此后,中日在钓鱼岛问题上发生了多次摩擦,渔护运动多次兴起。经过双方的努力,今天的中日钓鱼岛争端再次进入平静区,并延续至今。

  • 支付宝二维码 支付宝
  • 微信二维码 微信

版权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QQ:502164311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