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诸葛亮不北伐 蜀国会灭亡吗?

诸葛亮六出祁山,通常指三国时期蜀汉诸葛亮,丞相派军队北伐曹魏的军事行动。从228年正月诸葛亮汉中第一次北伐开始,诸葛亮在七年内五次北伐曹魏,另一次是反击魏军的进攻,直到234年他去世。

诸葛亮北伐,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看出是一场实力参差不齐的战争:

第一,占领领土。

是三国中实力最弱的地方割据势力之一,与魏、吴根本不是一个重量级的人物。东汉至三国时期,郡分十四州,即:泗州、兖州、禹州、徐州、青州、冀州、幽州、并州、永州、凉州、益州、荆州、扬州、胶州。魏国占十,吴国占三,蜀国只剩一利。

第二,人口的管辖。

根据当时的官方数据,魏有六十六万四千四百四十三万人口,吴有五十二万三千二百三十万人口,蜀有二十八万九十四万人口,不到魏的四分之一,只是吴的一半多一点。古代打仗的是人多,户少人少的蜀国兵力不足。

第三,经济实力。

占地少,人口少,经济实力不强是必然的。从蜀国的经济来看,单个国家很难与魏国和吴国抗衡,尤其是粮草供应,以支撑长期的战争需求。

既然如此,诸葛亮为什么要盲目北伐呢?

事实上,诸葛亮最清楚北伐的结局。《后出师表》,他表现出一种纠结的心情:“不斩贼,王业必死。但是坐着等死,是什么呢?”翻译过来就是:如果不讨伐敌人,王业也会被打败;是坐以待毙还是主动征服敌人?诸葛亮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于是开始了他一生中的六次北方探险。

蜀国既然如此弱小,如果不北伐,会不会灭亡?

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如果蜀国和魏国和平共处,从长远来看,蜀国肯定还是死路一条。经过长时间的休养生息,魏国逐渐从战争造成的经济萧条中恢复过来,因此拥有体积优势的魏国与蜀国的实力差距会越来越大。事实也证明,魏国有拖蜀亡的策略。比如从曹丕称帝到蜀国灭亡,魏军在40多年的时间里只对蜀国发动了两次进攻,而蜀国则分别进行了十六次进攻,其中诸葛亮六次,姜维十次。

  • 支付宝二维码 支付宝
  • 微信二维码 微信

版权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QQ:502164311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