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谈判细节:周恩来为毛泽东设计“第一印象”

重庆谈判细节:周恩来为毛泽东设计“第一印象”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党史频道,厡载 《红岩春秋》 作者蒲晓蓉

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飞抵重庆,为抗战胜利后中国和平民主建国的美好未来而奋斗

重庆红岩革命纪念馆展厅有一套竹针,最长33.9厘米,直径0.5厘米,是织毛衣的工具。摆放整齐,表面有轻微磨损,其中一个中间有明显裂纹。

李静的毛泽东毛衣针

从外表看,这些朱智织针非常普遍,以至于许多人甚至不知道他们曾经为毛泽东织过毛衣。这套竹针是谁用的?背后有什么动人的故事?作者通过一些文物档案,还原了毛泽东在重庆谈判期间的历史细节。

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迎来了毛泽东

1945年8月,抗日战争刚刚结束,人们仍然沉浸在胜利的巨大喜悦中,尽管他们上方的阴霾还没有散去,内战处于边缘。1945年8月14日、20日、23日,蒋介石连续三次致电毛泽东,邀请他去重庆“搞大计划”;美军司令魏德迈23日也向毛泽东发出了赴重庆谈判的邀请。经过慎重考虑,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决定前往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因此,毛泽东于28日从延安飞往重庆。

蒋介石连续三次邀请毛泽东到重庆

8月25日晚,在会议结束时,得知要来重庆后,立即给八路军重庆办事处负责人钱、张明发去最高机密的加急电报。周恩来在电报中郑重要求毛主席到重庆谈判,并要求办公室做好一切准备工作,特别是安全工作,并予以保密。周恩来还对毛泽东来渝后的安全、住房、食品、交通等方面作出了具体指示。26岁的李静是保密组长,参与了任务的实施。

李靖,1919年9月生于广东省澄海县。17岁加入香港抗日义勇军,在抗日斗争中从事掩护和情报工作;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中共南方工作委员会油印室工作;1937年10月,他在敌占区担任秘密无线电报务员和秘密交通官。他每天都把从电台抄来的机密电报藏在饼干盒等不易察觉的物品里,在事先约定的时间和地点上交。同时,从对方带回由香港秘密电台发往延安党中央秘密总部和其他秘密电台的机密电报;1943年2月,李靖奉命调到八路军重庆办事处在秘密电台做机要工作,曾担任秘密电台机要组长。

据谈判期间负责安保工作的黄埔军校第二教导旅副队长张居远介绍,“在张治中的部署下,我在中共代表团地址周围布置了警卫,在桂园周围设立了安全隔离带,中共代表团参加了重庆安排的各种活动。谈判过程中,代表团全体代表外出在途中担任陪同警卫。”为了确保毛泽东和中共代表团的安全,张居远对安保工作做了周密安排。

关于毛泽东在重庆的生活和工作,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的文物档案中有这样一段记载:

“毛泽东同志白天在桂园会客,晚上大部分时间都回到红岩村休息。在红岩村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二楼东头靠北的一间屋子里住了40个晚上。毛泽东所住的这栋大楼很有特色,外看似二楼,实则三楼,三楼最隐蔽为机要科所在,因空间低矮,过道狭窄则被人们亲切的称为“鸡鸭棚”“鸡鸭行”。酷暑天,三楼楼阁式小屋气温高达40摄氏度,电台工作人员仍日夜坚持工作。毛泽东到重庆谈判下榻红岩村八路军办事处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重庆各方人士。顿时,红岩村八路军办事处周围本来就特务众多的小楼里,马上就开始拥挤起来。重庆军统、中统、宪兵的注意力都吸引了过来,各部门都实行24小时值班制,并对进出八路军办事处的人员、车辆和时间都进行认真的记录,各自分线每天向上级汇报,名义上都是打着为了保证谈判安全的名头,实际上是对现场实行监视。”

毛泽东赴重庆和谈,安排“二龙一虎”为贴身警卫。他们是跟随毛泽东从延安到重庆的严泰龙,另外两个是龙胡飞和陈龙。为了保护毛泽东的安全,同志们积极配合警卫工作,日夜轮流值班。因为楼里的楼梯和过道都是木板覆盖的,走在上面会有“噔噔”的脚步声。为了让毛泽东休息一会儿,同志们提着木鞋,光着脚走;带孩子的同志把孩子放在一楼,尽量减少干扰。毛泽东平时工作很忙,但他会从繁忙的日程中抽出时间参加群众活动,去办公室礼堂观看娱乐聚会。

重庆八路军办事处二楼办公室的过道还保留着当年的格局

“让毛主席穿着新毛衣回延安

除了加强警卫,毛泽东的形象问题也很重要。毛泽东作为红色中国的领导人,他的一举一动都会传达出重要的政治信息。在延安,毛泽东常穿发皱的上衣,他的不修边幅,反而形成了独特的个人风格。但这次来渝会见蒋介石,是带着和平的心态和诚意,形象非同小可。近20年来,毛泽东和中共领导们的形象,一直被国民党反动派肆意歪曲。怎样设计好毛泽东的第一印象,周恩来为此苦思冥想。最后,他决定把自己曾经戴过的考克帽推荐给毛泽东。

考克帽因拿破仑戴过,故又称“拿破仑帽”,孙中山先生就曾戴过考克帽。周恩来给毛泽东送来考克帽,并解释道:“主席把考克帽拿在手中,稍有挥动,显示出来则是扭转乾坤的力量。”毛泽东掂掂这顶礼帽,脸上露出笑容,高兴地对周恩来说:“你想得周到得体。我们到重庆,展示的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形象,显示出解放区万众一心、无所畏惧的力量。挥动考克帽,显示我们力量。这顶帽子,我戴了。”

8月28日那一天,《解放日报》记者方纪在文章中是这样记述的:“历史上也留下了最为珍贵的照片:头戴盔式太阳帽向人们挥手的情景,给人以很深的印象。”

1945年10月,重庆的天气已经转凉。来渝之前,毛泽东穿的是一件黄色旧毛衣,领口和袖口都已磨破,保暖效果也不好。周恩来非常关心毛泽东的身体,决定让人给他织一件新毛衣。对于织毛衣这件事,李静在后来所写的回忆录中这样描述道:

“大约在1945年10月初的一天,在离八路军办事处二十多里路的疗养院,来了一位办事处的同志,找到我说有紧急任务,让我回办事处,我当时身体不好,在那里养病。听到有任务,立即动身赶了回去。面见我的是机要科的科长童小鹏,他认真的对我说:“李静同志,周副主席交待让你在这两三天的时间里,给毛主席织一件毛衣。”当时我接到这个任务后,心情是万分激动,心想,毛主席是我们的领袖,他老人家领导我们的党和军队,为了民族的解放和阶级的翻身,南征北战,英勇奋斗;而自己的生活却是这样的简朴!我一定要完成好这个任务,让毛主席穿着新毛衣回延安,领导中国革命胜利前进。”

根据当时的形势,能够完成这个任务的人必须是绝对值得信赖的。李静虽然身体不适,还在养病期间,但她在秘密电台做机要工作这一身份,充分说明了周恩来等人对她的出色工作是肯定的。同时,李静和林青这两位同志,既是夫妻,又是战友。在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工作期间,林青曾担任过三楼秘密电台台长,李静又从事机要工作,两人身份隐蔽,纪律性强,绝对是最佳人选。

李静在回忆录中还有这样一段记载:

“织毛衣所用的毛线都是组织上交给我的,质量比较好的深兰色的中粗线,而织毛衣的4根竹针,是在厨房工作的陈树云同志帮助下现做的。他先用刀将竹条刮细,然后往大米囤里反复穿插,直到磨滑。这样做出的竹针,光滑有韧性,很实用。毛线和竹针都准备好后,我就连夜赶织,织的有些眼花了,就揉一揉继续,有时织到深夜实在太困了,就躺下稍微休息一会儿,身体虽然躺下了,但手却还在不停的织,就这样,用了两天两夜的时间,终于将毛衣织好了。织好后,却又很为难,因为一直担心自己手艺不精,怕领口和袖口不合适,心想如果毛主席能试穿一下就最好了,但又不好意思去打扰主席休息,心里很矛盾,一直在转悠,正好,周副主席看到,就亲自过来试穿,穿后就对我说:“李静啊,其它地方都还合适,就是领子太小了,把领口在放大一些”。听完后,我又拿回去做了修改,用了半天时间将领口放大后,重新织好送给了毛主席。”

新中国成立后,李静历任中共华南分局机要科股长、机要室主任;1957年3月,调入北京市邮政局,先后任西城区邮电局副局长、北京邮政局纪委副书记等职;1999年2月20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0岁。这套竹针,李静生前一直珍藏着,后来无偿捐赠给重庆红岩革命纪念馆,现为国家二级文物。

(作者单位: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

  • 支付宝二维码 支付宝
  • 微信二维码 微信

版权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QQ:502164311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