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光绪皇帝能多活一天

如果光绪皇帝能多活一天,

光绪皇帝于1908年11月14日被宣布死亡。至于他当时是被宣布死亡还是之前被猪咬过,大家都说不准。先不说这些,就当他此刻已经死了。应我朋友的要求,我写了一篇神秘的短文,想象如果他能多活一天,他会做什么。名义上是光绪皇帝。其实一旦光绪活了三十四年,真正的东西就是慈禧太后了。巧合的是,慈禧于1908年11月15日下午2: ——去世。如果光绪能多活一天,从这一刻算起。

如果光绪多活一天,当然会孝敬慈禧太后,举行国葬,但不必为她修回忆录,刻文集。清朝有一个所谓的“祖训”,不允许女性执政。慈禧是一个不仅掌管政治,甚至掌管政治的女性。不过为了维护祖训的严肃性,制定公文,最好尽量不要说这种话。但众所周知,慈禧在同治、光绪年间听政,不可能完全无视。怎么说,说多少,分寸不好。好在有内阁,有军部,有国子监。这是他们的工作,所以皇帝不用太担心。只要他们提出指导性意见,部长们就会处理。

光绪不是大皇帝,但慈禧绝对是一流的政治家。所以,关系如此复杂,情感如此纠结,光绪应该简要说明自己对慈禧的观感,提出对慈禧历史评价的指导。他会怎么说?在这里,前人的教训可以派上用场。

嘉庆修的《高宗实录》,对父亲甘龙的文治武功赞不绝口。抛开现状不谈,书中乾隆的形象是如此伟大,思想是如此辉煌,决策是如此正确。但是嘉庆发布圣旨,处理白莲教造成的混乱,却明确表示这一切都是政治鲁莽的后果,政府强迫民众反对,结果早就播下了。也就是说,错不在于这个朝代,而在于“始皇帝”留下的烂摊子。如果是这样的话,嘉庆作为一个儿子,并不是真的相信乾隆,作为一个老子,是百分之百的“伟人”,并没有真正认可乾隆的任何盛世。只是他用巧妙的叙事策略掩盖了对父亲的怨恨。嘉庆说,乱的麻烦虽然在前朝,但怀的不是父亲,而是腐败无能的文武官员。所以,他惩罚前朝旧臣,为实施新政腾出地盘,为巩固专制打下基础,是合乎逻辑的。专制绝不是天生的皇权,必须靠智慧和勇气去赢得。

这是嘉庆给光绪的教训。不要说慈禧太后坏话。人走了,鞭尸,锉骨,扬灰,毫无价值,毫无意义。取而代之的是,人们看不起自己,留下了狭隘的弹药。正确的做法是树立慈禧的高大形象,国家越危险越要树立。如果不是,怎么会有理由清除前朝遗留下来的“汉奸贼子”?慈禧太后那么英明伟大,国家却是这么个球。如果她不先把所谓的责任教给老臣,我鞠躬算不算罪?所以,自然名正言顺,光绪着手进行第二项任务,打击保守势力,——进行变法。严格来说应该是继续执行慈禧定下的、实行了几年的“清末新政”。如果读者感兴趣的话,可以把百日维新和清末新政相比较,也就是说后者改革的广度、深度和力度都远远领先于其他人。当然,推行新政的初衷是为了强化统治,加速了灭亡。这是一个历史的恶作剧,属于不可抗力,除了苦笑,没有解决办法。

虽然是要推进体制改革,但是传统中国有一个原则叫“有则为民,无则为法”,也就是说,不管人多合适,不管人多好

庆王易,爱财如命,卖官卖爵无数。人们发外号“老庆录”——以官为商,这才是真正的“官商”。卖官不是什么新鲜事,光绪也不是免俗。他最喜欢的珍妃在这方面有不良记录。然而,像奕劻的销售方法一样,清朝只有一个人。那么对于游戏来说,我们不妨用新皇帝登基驱杀前朝权臣的方法,以他为榜样,严惩他。

光绪的弟弟王春李在是个胆小鬼,他不会说话工整,不会写清楚,不会做好事,不会作恶,可以随意去或留。汪兆铭(精卫)以后暗杀他是没有意义的。

世界继续后,光应付应变是不够的,一颗心是红的。把他丢下可以表现出一种有同情心和忠诚的风范。

张之洞,在光绪心目中,已经投胎成了一个(郭帆)一个(唐宗)。他早就被重用了。但是,由于情况所限,他一直没有机会。今天,他终于如愿以偿了。当然,他没有必要当一个军管部长,但他可以保持天下领先,给张实权。在满汉矛盾愈演愈烈的时代,让工头继续留在人间,可以安慰满族人这几十年来逐渐被边缘化的失望;同时,以张之洞为实际代理人,可以让汉人稍微少一点叛逆,让满目疮痍的国家恢复一点生机,两全其美。

在地方政治上政绩卓越、忠于朝廷的鲁,仅次于张之洞。毕竟他是不可或缺的高层领导,必须留任。这些乱堆房子好处置,袁世凯最麻烦。

论人才,袁世凯比张之洞高,至少平了。论胆,袁世凯绝对比张之洞高,不然他将来怎么敢当皇帝?大多数人以为光绪恨袁世凯,其实不然。

事实上,袁世凯从未得罪过光绪。1898年政变失败导致光绪被软禁,是袁世凯告密造成的?不是,袁世凯不愿意出兵攻占慈禧耽误了历史进程?不,光绪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要杀慈禧太后,这是康有为事前的异想天开,事中的胡言乱语,事后的造谣(康有为甚至伪造了光绪的密诏,很不老实。

人品有问题)。

翁同龢与光绪的关系,不用说,谊属师生,情同父子,但翁老师沽名钓誉(以“清流”相标榜,不讲实际,徒恃意气,绝非合格政治家),公报私仇(对李鸿章即如此),最终贻误大局(甲午战争失败,其人应较李鸿章负更大的责任)。因此, 光绪痛定思痛,至死不原谅同龢——同龢之死, 光绪都不愿给他封个谥号。

平情而论, 光绪对袁世凯不应有太大的恶感,反应认为世凯是一员干吏,应该调动他的主观能动性,让他担负更大的责任。同时,命张之洞等老成之人从旁督导,未尝不能将一世枭雄调教为一代名臣。清代皇子自幼苦学勤练“帝王术”,学来何用?就是用来对付袁世凯这类枭雄的嘛。光绪对自己有信心,遂做出最后一个重要决定:袁世凯,继续在军机大臣上行走。

这应该就是光绪的最后一日吧。当然,他顺手报了一个仇,将太监崔玉贵杖杀——这小子太可恨,珍妃当日就是被他落井下石残忍杀害的。

(摘自《同舟共进》)转自往事文摘

  • 支付宝二维码 支付宝
  • 微信二维码 微信

版权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QQ:502164311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