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诗人白居易勾引朋友之妻的历史真相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些经典的古诗都是出自白居易之手,白居易属于少年自得的代表,他在十八岁之时即以诗名为人所知。那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更博得了长安知识界的普遍赞誉。二十七岁那年,白居易再接再厉,以第四名的优良成果高中进士,在同时考中的十七人中最为年老。后来,白居易不无自得地写道:“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

白居易,汉族,字乐天,暮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理想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普遍,方式多样,言语平易浅显,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新居留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但是,白居易更是唐代诗人——也可以说是中国现代诗人中早婚晚育的榜样和模范。这位“春风自得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年老进士,却不断拖到了36岁,才与小他12岁杨氏结婚。杨氏是其好友杨虞卿的堂妹。

白居易早婚的缘由至今仍然聚讼纷纭,众多研讨者在自说自话,都无法拿得出来令人服气的证据和资料。但有一点可以扫除,白居易的早婚绝不是由于性冷淡。由于在众多作品中,白居易都对女人流显露了一种病态的占有愿望。

说起白居易,我们不能遗忘。

元稹、白居易两人年龄相近,又同为著名诗人,但是,元白二人不只丝毫没有“文人相轻”,而且私交甚笃,他们倾心交往三十载,互相唱和九百章,可谓极一时之盛。加之两人的文学观非常接近,时人将二人并称——元白。《旧唐书·元稹传》如此描述二人的关系:(元稹)“既以俊爽不容于朝,放逐荆蛮者近十年。俄而白居易亦贬江州司马,元稹量移通州司马。虽通、江悬邈,而二人交往赠答,凡所为诗,有自三十、五十韵乃至百韵者。江南人士,传道讽诵,流闻阙下,里巷相传,为之纸贵。观其流离流放之意,靡不凄婉。”《旧唐书·白居易传》亦如此记载:“时元稹在通州,篇咏赠答往来,不以数千里为远。”因而,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白居易和元稹都互为表里。

元稹是中国作家中最早以出卖隐私吸引眼球的成功人物。在暮年,他以本人风流韵事为底本写成了《莺莺传》,后来,天纵之才王实甫以《莺莺传》为底本,创作出了喜闻乐见的《西厢记》。因而,可以这样说,元稹对中国文学的最大奉献在于,他以本人无耻的始乱终弃成就了一出最伟大的戏剧杰作——《西厢记》。

也许注定元稹命带桃花,丢弃了莺莺之后,元稹又泡上了著名妓女薛涛。

薛涛原本也出身名门,只因父亲过早地放手人寰,薛涛不幸沦为乐伎。本身过硬的素质,早年良好的环境陶冶,使得薛涛很快就外行业里成为了头牌。元和四年春,元稹奉命出使成都,此时元稹30刚刚出头,第一眼看到40岁的薛涛,便惊为天人。薛涛对元稹也是一见如故,“金风玉露一相逢”啊,“便胜却人世有数”。加上此时元稹的妻子韦丛非常识相地病逝,元稹与薛涛更是无所顾忌,在成都开端了一年多的同居生活,二人吟诗歌唱,共同谱写了一段他们本人以为的佳话,致使事先人们多把薛涛看成是元稹的外室。但是,不久之后,元稹再次显显露豺狼本性,最终选择一走了之,并在浙东公务活动时与越中名妓刘采春开端了另一段干柴烈火的淫乱生活,听凭被蒙蔽的薛姑娘一人在成都怀念得死去活来。怀念着元稹的薛涛为此闭门谢客,从此远离诗酒花韵之事。

但是,十多年之后,白居易却写了一首《与薛涛》:

峨眉山势接云霓,

欲逐刘郎此路迷。

若似剡中容易到,

春风犹隔武陵溪。

该诗对薛涛充溢狭亵之情,求欢之意昭然若揭。无论从哪个意义上说,白居易的举动都显得非常下作,虽然元稹此时曾经丢弃薛涛,但薛涛依然以元稹的外室自居,关于白居易抛来的媚眼基本嗤之以鼻。很分明,白居易的举动有挖冤家墙角的嫌疑。人说“冤家之妻不可欺”,白居易却是冤家之妻“不客气”。白居易的龌龊在这样一件大事上表现无遗。

意味深长的是,白居易自编《白氏长庆集》时基本没有收录此诗,而是将之收录在《外集》之中。据剖析,白居易这样做的次要缘由是《白氏长庆集》要约请元稹作序,白居易真实不好意思将本人勾引薛涛诗篇让元稹过目。你看,这一对好色衰男,在这件大事上做得多么有板有眼。

白居易一边勾引着冤家的“外室”,一边却肉体分裂地要求另外一个女人殉情。这个女人就是关盼盼。

关盼盼原本是普通得无法再普通的一个女人,她只是唐代某朝徐州故尚书张愔的一名爱妓,“善歌舞,雅多风姿”。后,所谓的张尚书谢世,归葬东洛,而盼盼怀旧爱誓不再嫁,一人独居张尚书故居之燕子楼十余年,“幽独毅然”,直至终老。

在中国历史上好像盼盼这样的女性可谓汗牛充栋,数不胜数,加上其出身的低下,决议了她在历史上不应该也不能够留下任何印记。但她的人生轨道由于一个偶尔的事情所改动:当白居易担任校书郎职务之时,“游徐、泗间”,曾遭到张尚书的盛情招待。按唐朝的接待规格,酒足饭饱之际,张尚书将本人的爱妓盼盼作为助兴的机密武器盛大推出。白居易一见之下,惊为天人,当即赞道:“醉娇胜不得,风袅牡丹花。”

当盼盼近在天涯,在白居易面前尽展才艺之时,面对有主名花,白居易感遭到的是心思间隔,为了延长这个间隔,他尝试着写下了“醉娇胜不得,风袅牡丹花”。这虽然纯属白描,但这其中却充溢了白居易难以言表的羡慕和无法表达的丢失。这一印象是如此刻骨铭心,以致于许多年之后,白居易依然牵肠挂肚,念念不忘,在老友逝世之后,白居易仍在品尝盼盼带给他的遗憾。后来,当白居易听他人转述了盼盼独居燕子楼的感人事迹之后,他有感而发:

满窗明月满帘霜,

被冷灯残拂卧床。

燕子楼中霜月夜,

秋来只为一人长。

无疑,白居易是内敛的,虽然因缘聚合,他和盼盼曾有过一面之交,在一次酒会上,他们曾不期而遇,但至多外表上,在白居易的心目里,盼盼是作为另外一团体的隶属物呈现的。异样,也是在这个意义上,白居易的诗就显得外延丰厚。他在本人的诗中用了少量的铺排式的意象:月夜、残灯、冷被、风霜……但在这层层包裹之下,白居易是在强调一个现实——他对一个女人的怜惜。为了表达本人的怜惜之情,白居易一厢情愿、不惜笔墨地描画燕子楼中的孤寂和落寞,他想象着残灯之下盼盼娇俏的容貌,而不盲目地把本人当成了盼盼的主人,这样的觉得安慰着他,让他骑虎难下。他将本人置换成了盼盼已经的男人,关于本人的置换,白居易无法不情思绵绵。

他站在远离徐州的洛阳,任想象中的本人远远地站在盼盼的燕子楼外感世伤怀。

假如仅仅只是意淫一番倒也有关大碍,在意淫之后,白居易显露了凶残本相:

黄金不惜买娥眉,

拣得如花四五枚;

歌舞教故意力尽,

一朝身去不相随。

在这首诗里,白居易毫无隐瞒,将本人的意思一览无余,他不顾诗歌的意境和委婉,直接抒发本人关于张愔的有限同情:想当年,你老兄千金散尽,买到了那么多绝色男子,之后又费尽心力教他们学会了钢管舞,虽然你在女人身上如此卖力,可是我却没有见到一个女人情愿跟随你去死。

白居易的满怀愤怒和幽怨在这首诗里表现无遗,听说这首诗对关盼盼发生了宏大的杀伤力,她读懂了这首诗中的隐含义味,愤怒之下,走上了白居易为她指明的路途。她既是抗议又是无法地开端绝食,无人可以劝慰,他留给世人更是留给白居易的诗句是:儿童不识冲天物,漫把青泥汗雪毫。

就这样,伟大的诗人用本人伟大的诗笔将一个弱男子逼上了死路,诗笔曾是杀人刀啊!尤其是当我们将白居易写给薛涛和写给关盼盼的诗合在一同来读的时分,我们会觉得到白居易的假道学真君子的嘴脸。

普通以为,白居易的人生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以40岁为标志,早年积极立业用世,前期积极灯红酒绿。其实这种划分基本不得要领,在白居易那里,其后期前期都是一以贯之的,那就是光秃秃的欲关于权利、关于女人。我们看到过那么多的男人关于权利和女人流显露了那么强的愿望,即便美国前总统克林顿也莫能例外,对此,我们心平气和。只是我们无法承受这样的愿望会呈现在一个著名诗人身上。因而,我们竭力为尊者讳,为“著名者”讳,其实这也是为兽性“讳”,为天下的丑恶男人“讳”,某种水平上也是为我们本人讳。

在中国人的心目里,白居易是和《卖炭翁》联络在一同的。他所发起的“新乐府运动”也为诗歌的开展作出了重要奉献。但一切这些都不能成为我们遗忘白居易另一面的理由。白居易的后半生是寻欢作乐的后半生,是置皇命于不顾大养家妓的后半生。指望这样的诗人去反映民生疾苦,岂不做梦?

可是,我们从小承受的观念就是,白居易是百姓利益的忠实代表,其真实白居易那里,诗歌只是他邀名猎艳的武器。白居易小气地举起了作为诗歌的武器,或许称小气地拿起了作为武器的诗歌,以此猎取功名,以功名猎取美色。当然,白居易这样做在事先的历史条件下并不是罪大恶极的大罪,但是这至多可以阐明,虽然白居易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不堪,但也绝不会比我们想象得愈加美妙。

站长点评:关于白居易,还有个凄美的爱情故事。白居易11岁时,因避家乡战乱,随母将家迁至父亲白季庚任官所在地——徐州符离(今安徽省宿县境内)。之后在那里与一个比他小4岁的邻居男子相识,她的名字叫湘灵,长得生动心爱,还懂点音律,于是两人就成了朝夕不离、两小无猜的玩伴。到白居易19岁、湘灵15岁时,情窦初开,两人便开端了初恋。白居易有一首诗名为《邻女》,追叙了十五岁的湘灵,赞誉湘灵的美丽和她悦耳的嗓音。

贞元十四年(798),白居易27岁的时分,为了家庭生活和本人的前程,他不得不分开符离去江南叔父处。一路上他写了三首思念湘灵的诗。辨别是《寄湘灵》、《寒闺夜》和《长相思》。由诗中可以清楚地看出,白居易与湘灵经过17年的相处和8年的相恋,感情曾经很深了。分手后不但苦苦相思,而且已思索过结婚成绩。但是湘灵担忧她家门第低,攀不上白居易。最初表示了愿至天必成和步步比肩行的诚恳愿望。

贞元十六年终,白居易29岁考上了进士,回符离住了近10个月,诚恳向母亲要求与湘灵结婚,但被封建观念极重的母亲回绝了。白居易无法,便怀着极端苦楚的心境分开了家。贞元二十年(公元804年)秋,白居易在长安作了校书郎,需将家迁至长安,他回家再次苦求母亲允许他和湘灵结婚,但门户大于一切的母亲,不但再次回绝了他的要求,且在全家迁离时,不让他们见面。他们的婚姻有望了,但他们深沉的爱情并没从此完毕。白居易以不与别人结婚惩罚母亲的错误,并三次写了思念湘灵的诗:《冬至夜怀湘灵》、《感秋寄远》和《寄远》。在近8年里,母亲再没让白居易和湘灵见面,也不允许,他提起湘灵。

白居易37岁时才在母亲以死相逼下,经人引见与同僚杨汝士的妹妹结了婚,但直到元和七年还写诗怀念湘灵。例如《夜雨》、《感镜》等。后来白居易蒙冤被贬江州途中,和杨夫人一同遇见了正在流浪的湘灵父女,白居易与湘灵抱头痛哭了一场,并写下了题为《逢旧》的诗。这时白居易曾经44岁,湘灵也40岁了,但未结婚。这首诗里白居易再次用了恨字,此恨与《长恨歌》的恨不会毫有关系,所以说白居易亲身阅历的这段喜剧般的爱情为《长恨歌》打下了根底。

直到白居易53岁的时分,他在杭州刺史任满回洛京途中,看到变换旧村邻而湘灵已不知去向的时分,这段长达35年之久的恋爱喜剧才划上了分开的句号。

  • 支付宝二维码 支付宝
  • 微信二维码 微信

版权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QQ:502164311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