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政法大学灵异事件

每所大学好像都有灵异事件,西北政法大学也有,不过准确的说不叫灵异事件,应该是巧合。

2002年,西北政法大学正在进行长安区新校区的建设。偶然间,发现了一座汉墓,经考证这竟然是西汉御史大夫张汤的墓地。张汤与赵禹编定《越宫律》、《朝律》等法律著作。换句话说,对于西北政法大学的学子们来说,张汤绝对是他们的祖师爷了......

2009年,时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的王胜俊为其题字,将所建的纪念亭命名为“廉亭”。

张汤墓碑

西北政法大学是法学传统“五院四系”成员,属于专业领域内的顶尖高校。随着时代的发展,西北政法大学的校区也显得拥挤不堪,所以在南边有开拓了一片南校区,但是2002年4月至10月,在西安市长安西北政法大学南校区的基建工地发现古墓。

建设工作只能暂时中止,西安市文保所接到报告后,派考古所的工作人员赶到现场,经过初步勘查,确认这几块灰砖的年代应该是西汉时期,结合出土器物和墓葬形制考古者推断此墓葬时代为西汉中期武帝之时。经过进一步的发掘,在出土物发现了2枚精致的双面穿带印,一枚印文为“张汤臣汤”,一枚为“张君信印”,印面径为1.8厘米,即古之所说“方寸之印”。

此两印的出土表明,墓主应为汉武帝朝的名臣,历任太中大夫、廷尉、御史大夫的张汤。

张汤用法主张严峻,常以春秋之义加以掩饰,以皇帝意旨为治狱准绳。曾助武帝推行盐铁专卖、告缗算缗,打击富商,剪除豪强。颇受武帝宠信,多行丞相事,权势远在丞相之上。张汤虽用法严酷,后人常以他作为酷吏的代表人物,但他为官清廉俭朴,不失为古代廉吏。

据说,每年新生开学之时,校领导都会带新生来此参观,校园里还一度流传着关于张汤的各种离奇的传说。很多学子在每年的司法考试之前,还会特意来到张汤墓前,拜拜政法系的祖师爷,西北政法现在还流传着一句话,叫“拜汤哥,不挂科。”

张汤在他任职期间,深文周纳,不放过任何犯罪,很对汉武帝从严治国的胃口。他非常擅长揣摩圣意。在审理刑事案件的时候,如果这个人是武帝想要治罪的人,他就把这个人的案子交给严苛的下属审理;反之,如果涉案人员是武帝想从轻发落的人,他就把案件交给宽厚的下属审理。

他知道汉武帝想要打击豪强,于是对于豪强,必定罗织罪名,严厉惩治。汉武帝想要推行财政改革,他就极力支持,统一货币,将盐铁经营权收归国有。

对于普通百姓,也是严刑峻法,在深受武帝信任的同时,也招惹了不少怨恨,为他后来的人生悲剧埋下了伏笔。

由于张汤的手段过于严苛,朝中许多大臣都慢慢对他有了不满的情绪。后来,朱买臣、王朝、边通等人携手对付张汤,又有张汤的其他问题一起事发,最终武帝也实在无法袒护张汤。

于是,武帝命令另一名酷吏赵禹审判张汤。赵禹向张汤说明,曾经你用严苛的刑罚惩治了那么多人,现在你的罪名比他们还重,你还有什么可以说的呢?张汤也认清形势,眼见无法挽回,只得服毒自杀。

张汤是酷吏不假,但公正地说,他确实是一名清廉的官员。他死后,家里全部的财产也不过五百金,而且这些财产全部来自于武帝的赏赐,死后只能用牛车送葬。武帝听闻,十分懊悔,提拔了张汤的儿子张安世,后来张安世也封侯拜相,显赫一时。

  • 支付宝二维码 支付宝
  • 微信二维码 微信

版权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QQ:502164311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