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家刘向简介 刘向是哪个朝代的

刘向简介

刘向,公元前77年-公元前6年,是西汉时期著名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他原名更生,字子政,是汉室的宗亲,为官历经了三代皇帝。

刘向画像

汉宣帝时,刘向十二岁就受父荫而为官,成年后担任谏大夫。之后由于擅长文章,而被皇帝选拔,升任散骑、谏大夫给事中。等到元帝继位,刘向受人引荐而任散骑、宗正给事中。由于不满宦官外戚乱政,刘向屡次上书弹劾,两次被皇帝责罚下狱,第一次不久就被释放,可是第二次就被罢官贬为庶民,之后十几年都没再任用。

等到宣帝逝世成帝即位,刘向再次被启用,他也把名字从“更生”改为“向”,拜中郎,后为光禄大夫,官至中垒校尉。时期,刘向又屡次上书谈论朝政,虽然没有被皇帝采用,但也失掉了嘉奖。最初,刘向在七十二岁时逝世。

比起政治上的作为,刘向在著书和文学方面更有成就。刘向是一个经学家,他重新研讨和整理了诸子百家书籍,比方《管子》、《韩非子》等。他以为这些书籍和学说也都有契合儒家的中央,所以倡导诸子百家,而不独尊儒术。像《战国策》,出自战国时期,刘向把这些作者不详的文章编定为三十三篇。他撰写的《别录》,被称为是中国最早的目录学著作。此外,刘向的文学造诣也不低,以辞赋和散文见长,大多曾经失传,不过从仅剩的一些文章也可以看出他明晰的叙事和论理逻辑。

刘向是哪个朝代的

刘向是西汉人,是皇室的宗亲在野为官几十年,虽然官位不大但历经了汉宣帝、元帝、成帝三代皇帝,此外他也是一个著名的经学家和文学家,著书单一。

刘向画像

刘向的祖先是西汉楚元王刘交的四世孙,刘交是汉高祖刘邦同父异母的弟弟,所以刘向的祖籍也是沛县,不当时来世代住在都城长安。由于是宗亲的关系,刘向与皇帝关系非常亲近,仕途也比拟顺利。

他终身所担任的官职,虽然官位不大,但大多是在皇帝身边,足见皇帝对他的亲近和宠信。比方,刘向十二岁时就靠父荫取得的辇郎一职,就是给皇帝乘坐的御辇引路;而他后来担任的散骑,就是皇帝的侍从,而所谓的给事中是一个加官,需求时常在皇帝身边辅佐并每日上朝拜见,做的是为其拾遗补阙的任务;此外,他和儿子刘歆已经奉命校正秘书,所谓秘书就是皇家的藏书,这也是一个与皇帝离得十分近的职位。

元帝在位时,刘向已经屡次上书弹劾乱政的外戚和宦官,因而他两次被元帝打入牢狱,最初被贬为庶人,十几年得不就任用。等到成帝继位,刘向还是不改本性,又几次弹劾外戚,还批判皇帝为建筑陵墓消费太大,他的这几次上书虽然都没有被采用,不过他也都没有遭到惩罚,反而失掉了皇帝的嘉奖。

最初成帝看了刘向的奏章,封他为中垒校尉。所谓中垒校尉,手下有七百兵士,担任的是京城里的巡查任务。可见皇帝是不想再看到他上书,但方式是给他升了官不是惩罚他,可见刘向所受的宠信。

刘向的作品

刘向除了西汉的宗亲大臣外,更重要的身份还是经学家和文学家。他编著了许多之前的历史和故事以春秋战国为主,所以著作单一,此外他也擅长辞赋和散文,惋惜大多曾经失传。

《说苑》

比方刘向编撰的《说苑》,它又名为《新苑》,是一部杂史小说集,记载的是春秋战国到刘向所处时代的许多历史轶事。刘向编撰时,全书共有20卷,共784章,惋惜大多失传,后来被宋朝的曾巩搜集重新编成二十篇。一卷为一类,每卷各有标目,比方君道、臣术、政理、杂言等,书中记载的轶事都依照这些标目分类。

《说苑》次要记叙的是诸子百家的言行,为的是表现儒家的思想。书中记载的历史轶事有些可以和现存的典籍互相印证,有些却有所抵触。不过由于有些书籍曾经失传或许完整,所以这部书就有了更高的历史价值,显得非常珍贵。

此外,刘向留世不多的散文里,有一篇《谏营昌陵疏》,从名字就可以看出是一篇奏章。汉成帝在陈汤等人的提议下建筑昌陵,可是说好的三年可成过了五年都没造好,而且劳民伤财,国库充实。见此,事先是光禄大夫的刘向上书《谏营昌陵疏》一文,劝谏成帝停建昌陵。

全文共一千五百多字,刘向从周易说起,讲述了孔子、秦始皇、汉文帝等人的故事,旨在阐明越是有德行有智慧的人葬礼越是简朴,而朴素如秦始皇换来的只能是灭国。从该文可以看出刘向叙事繁复、逻辑明晰,可谓有理有据。

  • 支付宝二维码 支付宝
  • 微信二维码 微信

版权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QQ:502164311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