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水浒传中的梁山好汉死得最惨的两位是谁?

金枪手徐宁

惨状:“此日又该徐宁、郝思文,两个带了数十骑马,直哨到北关门来,见城门大开着,两个来到吊桥边看时,城上一声擂鼓响,城里早撞出一彪军马来。徐宁、郝思文急回马时,城西偏路喊声又起,一百余骑马军,冲在前面。徐宁并力死战,杀出马军队里,回头不见了郝思文。再回来看时,见数员将校,把郝思文活捉了入城去。徐宁急待回身,项上早中了一箭,带着箭飞马走时,六将背后赶来;路上正逢着关胜,救得回来,血晕倒了,六员南将,已被关胜杀退,自回城里去了。慌忙报与宋先锋知道。宋江急来看徐宁时,七窃流血。宋江垂泪,便唤随军医士治疗,拔去箭矢,用金枪药敷贴。宋江且教扶下战船内将息,自来看视。当夜三四次发昏,方知中了药箭……宋江使人送徐宁到秀州去养病,不想箭中药毒,调治不痊……后半月徐宁已死,申文来报”

徐宁之死,乍一看非常普通,细想之其实过程痛苦异常,结局枯槁惨烈。徐宁中毒箭后,当时便七窃流血,血晕倒了。由于神医安道全被调回京,没有良医救治,又地处条件简陋的前线,徐宁当夜便毒药发作,三四次发昏。可见当时的徐宁已经命悬一线,处于生死边缘,其后能够挨到秀州,并最终拖了半个月,完全是靠徐宁强壮的身体和坚强的意志硬撑过来的。俗话说:“长痛不如短痛”,长期伤病的折磨已经远远超过了干脆利落的死亡,更何况是药箭引起的神经性中毒、外伤溃烂、内部感染等叠加的痛苦。所以,徐宁所受之苦恐怕比千刀万剐也好上不多。至于说徐宁最后枯槁惨烈,是因为中毒箭的徐宁饱受病痛摧残,从书中首日中毒情况来看,恐怕已经是滴水难进了,历时半月缺医少药,没有粮食维系的折磨之后,可以想像形容枯槁、皮包骨头的徐宁恐怕比干尸也强不了许多,绝无当年“团团的一个白脸,三牙细黑髭髯”的风采。梁山上中毒箭而死者甚多,除晁天王与徐宁相似之外,其他人比如操刀鬼曹正、活闪婆王定六都是当场毙命,绝无久拖不决的;其他患疾病之人如林冲、杨志、时迁虽然也经历了长期的病痛折磨,但毕竟是自然患病。如徐宁般伤于两军阵前,饱受摧残而死的,只徐宁和晁天王二个。晁天王是心有不甘,而徐宁呢?恐怕如此的安排,就是要以徐宁结局之惨来控诉汤隆当年出卖之恶!

井木犴郝思文

惨状:“次日,只见小军来报道:‘杭州北关门城上,把竹竿挑起郝思文头来示众。’方知道被方天定碎剐了。”

郝思文的一生只有起始两点值得关注,中间的一段则在不停地被俘中度过,但这有限的两点却撑起了郝思文不凡的一生。郝思文之母因梦“井木犴投胎,因而有孕,后生此人,因此人唤他做井木犴”,这颇有神话意味的开始,似乎预示着郝思文一生要在不断创造丰功伟绩的轰轰烈烈中度过。然而真实的郝思文近乎而立之年依然白丁一个,借着义兄弟大刀关胜的好运才直升为先锋使。初出江湖的郝思文还未赢得胜利的赞誉,就非常尴尬地沦为了女将扈三娘的阶下囚,那红绵套索套住得又何止是郝思文的身体,更包括了郝思文那颗刚刚雄心勃勃绽放就被捏得粉碎的心。兵败又变节,郝思文的水浒征程开始得就非常一塌糊涂,丝毫没有半点他母亲梦中天降大任的模样。投诚梁山后的郝思文刚准备一雪前耻,在新东家面前好好表现一番,却又被水火二将所擒。其后征方腊,遇突袭,郝思文再度被俘,还陪上了金枪手徐宁一条性命,郝思文的人生再次跌到了谷底。不过,郝思文糟糕得无以复加的一塌糊涂人生在临近终点之时,终于轰轰烈烈地爆发了一场:面对千刀万剐的酷刑,郝思文誓死不变节,用自己的生命和千刀万剐的痛苦,践行了当年在忠义堂前立下的誓言。郝思文虽然功劳有限,但精神的巨大鼓舞作用却足可以与梁山上任何一员大将的功劳相媲美。郝思文生的伟大,死得光荣,他人生的起始两点就决定了他这一生最终的不平凡。

惨烈程度:10

汉顺帝18岁那年,到了应该明确后宫佳丽谁是皇后的时候。当时的情况,顺帝本身似乎不急,无奈百官一起上书,把选皇后列为家国第一大事,摆在重要位置。当时,顺帝比较喜欢一个外号叫“梁小贵人”的女孩,但也不能完全拿定主意。因为,除了“梁小贵人”之外,他感到另外三个佳丽也都各有特点。这时候,究竟应该选谁,让他犯了心思。

眼看母亲和百官崔得很急,诸位佳丽特希望他尽快有个明确的说法,他想到了一个貌似最简单、最公平的办法——抓阄。意思就是把他所喜欢的包括“梁小贵人”在内的四位佳丽,分别写下名字,然后团成纸团儿,放进一个箩筐,让人颠簸几次后,由他闭着眼抓,抓着谁谁就是皇后。应该说,在没有更好办法的情况下,这也未尝不是一个好办法。但是,当他把自己的这一想法告诉大臣之后,平时一向很听话的手下像炸了锅,大家纷纷表示反对。

大臣们反对的理由是:这个办法,没有什么技术含量,显得咱们很没智慧,而且,带有太大的偶然性。结果只能是选上的靠运气,选不上的只能怪自己倒霉。顺帝认为大家说的有些道理,变暖让他们寻找更好的办法。大臣们经过认真研究,形成了一致建议:实行综合考评。主要政策是:先看谁有德才,德才相当,再看年龄,年龄相仿,再看相貌。顺帝一听,这的确是一个好办法,有理有据,比较全面,也比较科学,于是决定采取这个办法。

很快,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为了选拔皇后的大考评开始了,其形式类似于CCTV电视模特大赛,参赛选手是包括“梁小贵人”在内的四位佳丽。顺帝担任主考官,朝中负责选拔干部的官员担任评委,母后担任特邀嘉宾。经过紧张激烈的角逐,结果“梁小贵人”以绝对优势胜出,17岁的她成为历史上最年轻的皇后之一。

在这场“才艺”和“德能勤绩”大比拼中,“梁小贵人”之所以胜出,主要是在德才方面拿到了足够的分数。她不仅相貌出众,而且多才多艺,自幼聪明伶俐,9岁时熟读《论语》,谈论《韩诗》头头是道,常把古代淑女头像挂在身边,视为学习的楷模。进入宫中之后,特别注意团结其他女同胞。

据说,当初顺帝对她特别宠幸,经常舍弃他人专门陪她。对此,她不仅不以为喜,而是多次劝皇上多照顾一下其他佳丽的感受。她说:“男人以博施为德,女以不专为义。后宫佳丽能相互团结,皇帝子孙众多,是国家的福气。希望皇上能平等对待其他佳丽。”这等胸怀,谁人能比?想不得高分都难!

后来的实践证明,这一选拔皇后的办法,效果很好,比单看谁长得漂亮,谁姿态妖冶,谁会哄皇帝开心,来得要好。因为,当上皇后的“梁小贵人”始终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从没辜负给她打高分的各位评委的期望。

平日里,她恪守“妇德”,虽然贵为第一夫人,但为人非常低调,悉心照顾皇帝,对其他佳丽视若亲姐妹。每当天上出现日食和月食,本是自然现象,她都主动检点,是不是因为自己的言行是否出现过失,成为母仪天下的典范。

  • 支付宝二维码 支付宝
  • 微信二维码 微信

版权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QQ:502164311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