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战国时期的一代名医扁鹊究竟是师承何处?

战国时期,我国出了一位神医,名叫扁鹊。他发觉齐桓侯有病,主动要给他治病。而齐桓侯却讳疾忌医,不承认有病,以致病入骨髓,不治身亡。这个故事,读过初中的人都熟悉。但是,扁鹊在行医前是干什么的?他的医术是从哪儿学来的?对此,一般人恐怕就不知道了。因为中学课本上的《扁鹊》一文只选《史记》本传的最后部分,而其青年时期的活动则在本传的开头:

扁鹊者,勃海郡郑人也,姓秦氏,名越人。少时为人舍长。舍客长桑君过,扁鹊独奇之,常谨遇之。长桑君亦知扁鹊非常人也。出入十余年,乃呼扁鹊私坐,间与语曰:“我有禁方,年老,欲传与公,公毋泄”。扁鹊曰:“敬诺”。乃出其怀中药予扁鹊:“饮足以上池之水,三十日当知物矣”。乃悉取其禁方书尽与扁鹊。忽然不见,殆非人也。扁鹊以其言饮药三十日,视见垣一方人(能看见墙壁那边的人),以此视病,尽见五藏(脏)症结,特以诊脉为名耳。为医或在齐,或在赵,在赵名扁鹊。

本传说,扁鹊年轻时为人舍长。所谓舍,就是春秋战国时的客馆、宾馆。《周礼·天官·冢宰》云:“掌舍。掌王之会同之舍。”《庄子·说剑》云:“夫子休,就舍待命。令设戏请夫子。”所谓舍长,《史记索隐》是这样解释的:“刘氏云:守客馆之帅,故号云舍长也。”按照现在的说法,舍长就是宾馆的总经理。扁鹊从小就干宾馆,当舍长,并且一干就是十几年。在这期间,有位名叫长桑君的老者,经常下榻该宾馆。别人都拿他不当一回事,只有扁鹊看出他不是寻常的客人,十几年如一日,一直恭恭敬敬地接待他,热情周到地服侍他。扁鹊恭谨的服务态度感动了长桑君,这位老者终于将自己珍藏的医药秘方全部传授给他。打那,扁鹊就离开宾馆,悬壶行医,奔波在齐赵大地,为百姓诊脉治病。

扁鹊医术高超,早在公元前五世纪就已全面运用“望、闻、问、切”方法诊断疾病。他尤擅切脉,开创我国中医脉学理论的先河。在临床实践中,经常综合运用多种医疗技术为人治病,效果相当不错。最有名的例子是,虢国太子暴病身亡,而扁鹊则断定他得的是尸蹶症(假死病),就综合运用针刺、火灸、拔火罐、服汤药、按摩、恢复神智、活动身躯等多种手法,终于使行将就木的虢太子死而复生。从此,他的“神医”美名更鹊起天下。除高超的医疗技术外,他还始终坚持“六不治”的医疗原则,标示了他高尚的医德和反对迷信巫术的唯物主义思想。所有这些,使他当时在全中国和全世界都独领风骚,并且形成了扁鹊学派,对后世医学影响极大。

国民党兵败大陆,京沪杭警备总司令汤恩伯上将率残部逃往台湾。赴台不久后,汤恩伯便诸病缠身。他曾向蒋介石申请去日本治病,蒋介石冷嘲热讽地说:“有大过的人,还想到国外治病,浪费国币!”随后,在汤恩伯的申请报告上签了“就地医治”4个字。

1954年4月,汤恩伯突感腹部疼痛,医生发现他的十二指肠部位有一个肿瘤,判断可能是癌症,建议他到国外做手术。汤恩伯的家人立即给“总统府”打报告。蒋介石这次同意了。

1954年5月26日晚,汤恩伯在家人的护送下,乘飞机前往东京医治。6月29日,汤恩伯做手术时,因失血过多,死在手术台上,终年56岁。

蒋介石得知汤恩伯客死日本的消息后,反应极其冷淡,只说了一句:“死了也好。”

为何蒋介石对汤恩伯之死如此冷漠?这还得从汤恩伯与陈仪的关系说起。

汤恩伯早先是个痞子式的小人物。一会儿干小学体育教员,一会儿进部队当兵吃粮,受不住苦,开了小差。回到家乡后,他不找份正经事干,而是结交众徒,惹是生非,做下了案子,最后大闹公堂,逃了出来,流落在杭州一带。当他正愁难以度日的时候,碰见一位叫董维祥的富商,想去日本开饭馆,准备招一名保镖,他见汤恩伯体格健壮,又是同乡,就带他去了日本。

汤恩伯偶识了浙江第一师师长陈仪的义女王兢白,便向其大献殷勤。王兢白就把他带到杭州,推荐给陈仪。

陈仪很欣赏汤恩伯,遂慷慨解囊帮其偿还债务并从此每月出资50元,推荐汤进日本士官学校读书。汤恩伯感激涕零,认陈仪为义父。

汤恩伯学成回国后,王兢白竟然不顾汤已有了原配妻子的事实,心甘情愿地做了“汤二夫人”。

为了靠牢陈仪这座山,汤恩伯对新夫人自然是倍加敬重。当他与前妻所生之子从家乡来看他时,在冷漠之余,他还对旁人说:“这小孩哪像是我生的哟!”汤恩伯第一任妻子是马阿谦,后汤恩伯给其300银元与之离婚。

仅仅几年,汤恩伯就爬上了南京中央陆军军事学校第二教导师第一少将旅长的高位。后又由旅长升为师长,又由师长升为军长。到了抗战爆发以后,一跃而为第三十一集团军总司令,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统辖豫鲁苏皖四省五六十万大军,成了威风凛凛的“中原王”。与陈诚、胡宗南一道,成为蒋介石军事上倚重的三员大将。1946年2月,汤恩伯从陆军中将晋升为陆军上将军衔。

非黄埔系出身的汤恩伯之所以能够受到蒋介石的青睐,屡屡被委以重任,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陈仪对他的栽培和提携。

1948年春,蒋介石委任陈仪为浙江省政府主席,陈仪以年迈精力不济为由相辞。后经汤恩伯数番苦劝,才勉强赴杭就职。9月底,陈仪的旧部郑文蔚持周恩来的亲笔信前往杭州,劝陈仪脱离南京政府,迎接人民解放军渡江。

深明大义的陈仪因政见不同而与蒋同床异梦,早就想与中共接触,然而,陈仪手中只有一个保安团,他认为这点兵力弃暗投明,在国内影响不大。因此,他想到了他的义子——时任京沪杭警备总司令的汤恩伯。1949年1月27日,陈仪特派外甥丁名楠带亲笔信赶赴上海,劝汤恩伯临阵起义。

汤恩伯阅信后,随即写了一封亲笔信交丁带给陈仪。汤恩伯在信中说,不日将来杭州与陈共同谋划起义具体事宜。就在陈仪翘望汤赴杭之时,汤恩伯却已将陈仪“谋反”的证据密送给蒋介石。

蒋介石接到信后,立即密令国防部情报局局长毛人凤对陈仪釆取“囚奸行动”。陈仪被密捕后,很快就被押到台湾。蒋介石对陈说:“你只要写张悔过书,我马上就可恢复你自由。”但陈仪对此毫不理会,遭蒋介石杀害。

陈仪被处死后,汤恩伯为了消除、减轻在世人中“卖师求荣”的印象,他在寓所内设置灵堂,每天焚香跪拜,反复唠叨:“我虽不杀伯仁,伯仁却由我而死……”后来,汤恩伯像被陈仪的冤魂缠住似的,他竟私下请人捉刀,为陈仪著书立传。在这本约40万字的书稿快付梓的时候,蒋介石获悉此事,命人抄缴书稿,并将汤恩伯隔离反省一周。从此以后,汤恩伯彻底失去了蒋介石对他的宠信。晚年疾病缠身,医治无效死于日本。(刘继兴)

  • 支付宝二维码 支付宝
  • 微信二维码 微信

版权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QQ:502164311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