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政府为何要倾一国之力缉拿大海盗陈祖义?

有看过《郑和下西洋》的潮州人,应该有注意到,里面有个历史上第一个出现潮州牛人——陈祖义。他是当时世界上级别最高的海盗老大,明朝政府一年的财政收入是1100万两白银,却用了750万两来悬赏捉拿他,可见是倾国之力而不惜。也可见这个人的重要性。

尽管他很牛,可海盗毕竟不是什么可以拿来炫的事,说到这里,我们就有必要了解当时的历史,当时朱元璋这老头不知道是不是不会游泳,定下了“片板不得下海”的国法,这让以海为生的沿海人民如何生活?所谓海盗也就是不听老朱言下海谋生,做些生意。当然不排除有个别暴力行为。想想前些日子我们的商船还不时受索马里海盗欺负,如果当时陈祖义不是被缉杀,或许今天就没索马里啥事了。

我们先了解下:陈祖义,是在明朝的一位海盗集团之首领,其祖籍广东潮州人,明朝洪武年间,全家到南洋。陈祖义盘踞在马六甲10多年为海盗,集团成员最鼎盛时超过万人。战船百艘。雄霸于日本、台湾、南海、印度洋等海面。劫掠过往船只达万首,攻打50多座沿海镇城。陈祖义成为有史以来悬赏金最高的通缉犯。朱棣如此不惜代价,包括派出郑和下西洋,与明朝从立国开始就惧怕敌对势力从海上发起颠覆行动的“靖海思维”有直接的关系。永乐五年(1407年)9月郑和把陈祖义押回中国,当众将陈祖义斩首示众。

话说为了逃避明帝国海军的围剿,陈祖义后来逃到了渤林邦国,国王死后,便自立为王,成为了渤林邦国的国王,完成了从海盗到帝王的华丽转身。这样的成就,恐怕在世界海盗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陈祖义当上国王之后,还一度向大明帝国纳贡称臣。直到后来被郑和捕获,朱棣当众斩杀。

澳洲华人作家雪珥在其著作《大国海盗:浪尖上的中华先锋》中,第一个描述的“中华先锋”,就是陈祖义。雪珥先生在书中娓娓道来的中国海盗,包括后来的林阿凤、林道乾、布兴有等不同时代的海中蛟龙,几乎全是潮州人,甚至包括最为著名的安徽海上盗商王直的手下干将也多为潮州人。如果潮汕人把书名一改,几乎可以称作《潮汕海盗:浪尖上的中华先锋》了。

历史证明,明朝之后的软弱受辱,与老朱定下的禁海令不无关系。

也就是说,如果当年老朱学会游泳,就不会定那法律,那么牛人陈祖义就不是海盗,或许成为一代侨胞,归国投资各大学校。就算老朱学会不游泳,定下狗屁不通的法律,郑和不下西洋(对了,他用什么下海?首先他就不对。)那么,陈帅哥继续横霸东南海,那么,后来的日本侵略、甲午战争、各种耻辱是不是就会改写了呢?

说起来,商纣王简直坏得离奇。但是纣王并不是一开始就那么坏。他变坏有个过程。比如,周武王出兵前特意召开动员大会,声讨殷纣王。但在大会上,周武王也没列出什么像样的罪状,重点渲染的是纣王听女人的话、不重用亲戚、祭祀活动搞得不频繁。后来的作家读了这些罪状,也觉得不过瘾。作家们就开始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不断添砖加瓦。到了司马迁写《史记》的时候,殷纣王的罪行已经颇为可观了。

顾颉刚先生写过一篇考证文章《纣恶七十事的发生次第》。他发现殷纣王共有70条罪状,都是各朝各代陆续加上去的。这些罪状越写越夸张。就像司马迁说纣王修建了鹿台,刘向就补充说:鹿台高达一千尺!晋朝的皇甫谧一使劲,鹿台又变成了高一千丈!

  • 支付宝二维码 支付宝
  • 微信二维码 微信

版权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QQ:502164311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