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嗣同的仁学

谭嗣同的仁学

谭嗣同是我们大家初中和高中时候在历史课本里面所了解的一个清朝有名的政治家,谭嗣同有一部仁学书籍,仁学的书籍里面写的是什么呢,有很多的朋友估计不了解这本书的内容,也许很多朋友可能没有看过。

谭嗣同遗像

谭嗣同的仁学主要写的是当时历史的环境下,在1895年发生了甲午海战,当时清政府北洋舰队号称亚洲最强的舰队,是中国洋务运动时期所成立的,可谓是咱们当时中国最高统治者慈禧太后的航空母舰。相信当时中国老百姓也觉得很自豪,可是一夜之间,亚洲最强大的北洋水师被弹丸岛国的日本给击垮了。让全国民众都难以相信。北洋舰队是耗费中国举国之力所建造的舰队,也是当时让慈禧老佛爷最自豪的舰队,怎么会在一夜之间被名不见经传的日本打败,而且这一战打败后,我们还割让了台湾,赔偿了很多钱粮。

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之后,我们就知道了谭嗣同当时写仁学这本书,主要的目的就是对于当时中国的一些问题所进行的一个阐述,其实我们被日本打败也是有一定原因的,比如当时中国政治体制的落后,比如政府的腐败,当时的明治维新日本天皇自己捐钱给军队,而我们慈禧太后却将军队的军饷克扣下来过自己的所谓的大寿。

谭嗣同的仁学主要是介绍了在当时历史时期下中国的处境,中国如何能够走向复兴,中国如何能够团结起来,自强不惜,谭嗣同仁学里面提出来了,依靠变法使国家和人民民智,民富,民强的关键理论,可惜谭嗣同的变法只持续了100天就失败了,谭嗣同的仁学也随着他的就义而淡出了历史的舞台。

谭嗣同绝命诗的意思

谭嗣同的《绝命诗》据说是当时谭嗣同在变法失败被捕之后在狱中的一首绝命之作,当时谭嗣同变法失败被捕之后即将要被拉到菜市场的刑法场上面问斩,但是想要自己的变法还没有结果,谭嗣同不由觉得悲伤,同时他愤然而起,写下了“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这流传千古的振奋诗句。

谭嗣同画像

在谭嗣同绝命诗里面提到了两个人,而这两个人都是就是张俭和杜根,据传这两个人都是当时历史上有名的闲人君子,都有着高尚的个人魅力和品格,然而却都有着相同的命运,谭嗣同的《绝命诗》之所会提到这两人,那是因为他想表达两个人都和自己一样即将受到刑法,但是谭嗣同却不会像他们一样选择避免逃跑。

同时在谭嗣同的《绝命诗》里面,我们可以感受到谭嗣同变法的决心,他愿意用自己的生命来贡献给变法事业,他用他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向昏庸的清朝统治者宣战,力求是自己的办法可以拥有一定的成果,可以造与黎民百姓。

读谭嗣同绝命诗,我们需要了解他诗里面表达的情感,要读出他为戊戌变法可以成功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要读出他宁愿自己慷慨就义也不愿意逃亡给别人带来麻烦,他要大义凌然的奔赴刑场,用自己的一腔热血换来戊戌变法的成果,“我自横刀向天笑”就是他慷慨赴死的最高气节。

谭嗣同与戊戌变法之间的关系

大多数人对谭嗣同的认识应该都是开始于历史课本中的谭嗣同戊戌变法,他是英豪之人,一生之追求就是变法,所以他的死完全是因为戊戌变法。

谭嗣同戊戌变法画像

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时期的一个变法,它总共维持了一百多天,所以又称百日维新。谭嗣同就是这场变法的主要支持者,也是这场变法的主要牺牲之人。

在此之前,谭嗣同等人是皇帝身边的红人,他们主张改变现有军队,训练新式军队,主张发展农业,而且还对人才的培养方面也提出了相关建议,当时皇帝很赞同他们的变法。可惜他们变法中的有一些建议对当时真正的执掌权利之人的利益造成了威胁,所以变法提出并进行了不久之后,他们所倚靠的靠山,也就是当时的皇帝就被他的母亲给软禁起来。

在那个人们思想还在很封闭,统治的主要力量也还是迂腐的封建势力的时代,他们失去了主要的支持者,其实也就意味他们所追求的理想的破灭,也就是谭嗣同戊戌变法的失败。当时的旧势力为了绝后患,要将他们杀死,所以将他们一一抓捕了。在面对死亡的时候,许多人选择了逃跑,可是谭嗣同却说,变法都是要牺牲的,中国还没有这样的人,他要来做这第一人,所以他就义无反顾地走上了断头台,义无反顾的做了为变法流血的第一人。

很多人会觉得他的行为无法理解,毕竟如果生命在的话,谭嗣同戊戌变法还可以继续,死了就什么都没办法做了。其实这与当时中国国人的麻木有关,他是希望自己的血可以唤醒国人,无论作用大小,至少可以唤醒一部分,所以他敢视死如归。

 

关于谭嗣同的事迹

要说起谭嗣同的事迹就不得不先从他的经历开始说起了。1896年的时候,谭嗣同因为耐不住父亲的逼迫,曾经被任命为会候补知府,一直都在南京准备正式上任,但是那个时候的谭嗣同对于清朝政府的统治者可以说是深恶痛绝,因此他广交好友,结识了梁启超,康有为等有识之士。

谭嗣同的雕像

之后,谭嗣同在和这些人的交往之中,明白相救国家于危难之时,就必须要用新的思想,他利用自己在南京待命的这段期间博览群书,研究各种变法理论,终于在1898年的时候,谭嗣同回到了湖南,开始召集唐有常等知识分子创办了以维新派思想为主的时务学堂,这是谭嗣同事迹不得不说的一条了。

除此之外,谭嗣同的事迹还有谭嗣同在湖南推行的一系列变法措施之后,让湖南一跃成为了当时全国最富有朝气的一个省份,之后谭嗣同又在唐有常等人的帮助下开始了修铁路以及宣称自己变法的行为,变法的最初结果是获得了光绪皇帝的认可,然而这种变法却没能坚持到最后。

在当时以慈禧太后为主的一些顽固派人士的利益冲突下,他们是绝对不会允许谭嗣同的变法成功的,所以当时慈禧太后幽禁了光绪皇帝,废除了戊戌变法,并且下令逮捕处死了以谭嗣同为主的戊戌六君子,至此谭嗣同的一生就结束了,而这也就成为了现在流传千古,广为佳话的谭嗣同的事迹了。

揭秘谭嗣同的后人

谭嗣同作为一代英雄人物,他舍身就义,慷慨救国的事迹可以说是一直激励着华夏儿女,然而对于大多数听着谭嗣同故事长大的孩子们来说,最关心的就是英雄谭嗣同后代的问题了,很多人都想知道谭嗣同有没有嫡亲的后代,可以将其精神以及气概流传千古。

谭嗣同故居内景

“前尘往事不可追,一层相思一层灰。来世化作采莲人,与君相分衡水间”,想必大多数的人都会知道,这是谭嗣同的妻子在谭嗣同被处死之后,因为极度的思念谭嗣同的情况下写的一首小诗,既然有妻子,那么谭嗣同后人就势必会有眉目了。

据传谭嗣同的妻子在嫁与谭嗣同之后,生下了一个儿子,然而在儿子还不到一岁的时候,就因为生病夭折在兰州了,后来二人一直都没有孩子,妻子李闰因为思念丈夫,但是苦于一直没有给丈夫再生一个儿子,所以就和谭嗣同二哥商量,把二哥的孩子过继给了自己。

这是历史上关于谭嗣同后人的唯一记载了,虽然当时在过继二哥孩子的时候,谭嗣同已经就义了,然而按照当时社会的说法来,过继的孩子即是谭嗣同的亲生儿子,也就是说谭嗣同在自己舍身就义之后拥有了自己的唯一血脉,虽然这个血脉是过继的,但同样也意味着谭嗣同后继有人。

只是历史上对于谭嗣同后人,也就是这个过继儿子的记录少之又少,但是至少可以让我们知道英雄还有后人,英雄的气节还有人可以一直继承下去,不管如何,英雄在其就义之后总算可以有一丝的心灵安慰,而其妻子的下半生也不至于无依无靠,孤苦伶仃。

谭嗣同父亲是谁

谭嗣同父亲谭继洵1823年出生于今湖南省浏阳市,早年刻苦读书,先中举人后来又考上了进士,谭继洵的父亲在他很早的时候就去世了,在长兄的辅导下他才一步一步通过科举考试步入了仕途。

谭继洵剧照

在官海一步步的摸爬滚打中,谭嗣同父亲谭继洵做事沉稳勤勉,恭敬谨慎的作风使他逐渐成长为了主政一方的大员,他在甘肃地区做官时安定民生,做了很多实事,为当时的恢复经济做出了不少的贡献。并逐渐为当时左宗棠等湖南的官员所赏识,成了他们团体的一员。

虽然谭嗣同思想激进,但是他的父亲却非常保守,所作所为不敢越雷池半步。在任湖北巡抚的时候,每当湖广总督张之洞提出比较激烈的主张时,他往往不去参与。老老实实地做着自己工作,秉持着小心为官理念。

然而谭嗣同父亲的这种性格并没有遗传给谭嗣同,谭嗣同在中日战争失败后,积极上书推进变法并不惜献出生命,可以说是再壮烈不过了,一生谨慎的谭继洵由于受到儿子的牵连,不但被罢免了官职,而且受到当地地方官的监视,不久之后,又惊又怕的谭继洵便得病去世了。可以说谭嗣同父亲谭继洵是一个老派的士大夫,其行为规规矩矩不敢逾越,在平稳安定的社会里或许能够安定地走完一生,但是在清末的社会激荡中,却显得很不合时宜。

  • 支付宝二维码 支付宝
  • 微信二维码 微信

版权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QQ:502164311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