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保卫战双方兵力对比

南京保卫战双方兵力对比

南京保卫战是中国近代史上的耻辱,其后紧随爆发的南京大屠杀更是置南京军民于水深火热的境地,那么南京保卫战中对战双方的兵力投入分别为多少,此战役之所以失败与南京保卫战双方兵力投入有无直接必然的关系?通过南京保卫战双方兵力的分析,可以从中看出什么问题?

南京保卫战

南京保卫战的对战双方分别是中国国民革命军和日本军队,查阅历史记录,却赫然发现对于南京保卫战双方兵力的数字一直没有一个很明确的说法,甚至有些刻意歪曲事实、居心叵测的数据跃然纸上,在这些歪曲的报道中,南京保卫战中方的投入兵力仅仅只有八万余人,而日方的兵力投入竟然达到了三十万人左右。这种报道是严重的名不符实,从以下方面可以清晰看出。

第一,南京当时是中国举足轻重的城市,是中国国民军选择的首都,国民政府虽然明知道南京不易防守,但决不可能只出动仅仅八万人的军队去参加南京保卫战,这很明显是刻意的歪曲;

第二,南京保卫战后,中方的伤亡人数达到五万,还有十万余人被俘虏,如果将伤亡人数和被俘虏人数进行求和,其总和明显远超过八万,这与报道中方投入八万兵力的数据明显不符;

那么南京保卫战双方兵力到底是怎样的呢?通过双方参战的部队进行推论,可以得出中方投入约为二十万人左右,日方的投入至少有六万人左右。

南京保卫战的影响有哪些

南京保卫战,在中国占据着极为特殊的历史地位,提起南京保卫战,就会联想到南京大屠杀,这血淋林的事实时刻在提醒着人们关于南京保卫战的影响。那么南京保卫战的影响究竟有哪些?南京保卫战的影响都是从哪些方面展开的,南京保卫战的影响在世界上又有怎样的回响?

南京保卫战

从国内影响来看,南京保卫战之所以占据着历史地位,主要是由于南京保卫战的影响十分巨大,因为南京保卫战之后,紧随而来的是南京大屠杀,南京保卫战的失败造成了日本人在南京肆意屠杀中国人民,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南京保卫战是南京大屠杀的直接导火索。南京保卫战中,国民政府在南京防守的部属不力,而在战败撤退之时的又毫无组织,同时时未有力组织南京人民的疏散工作,留下了严重平民安全方面的隐患,这些都为南京大屠杀这一灾难性的事情提供了发生的条件,也加重了南京保卫战的遇难程度、扩大了遭屠杀遇难者的规模。在南京沦陷之后,滞留的官兵以及平民成为日军惨热杀害的对象。

从国际影响来看,南京保卫战可以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亚洲战场中的重要战争,南京保卫战中国军队的惨败,造成了今后日本法西斯对中国的肆意侵略和掠夺。另外一方面,南京保卫战当然也引起了国际方面的关注,尤其是反法西斯国家的关注,在后期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也得到了反法西斯国家的援助。

南京保卫战的指挥官是谁

历史上,南京保卫战对于中国来说是一场极为重要的战争,同时也是一场极为惨烈的战争。南京保卫战的指挥官是谁,是怎样出任南京保卫战的指挥官的,出任南京保卫战的指挥官后作出了哪些战略部属,这些战略部属对于南京保卫战的整体战况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南京保卫战

中国国民政府最高领导人蒋介石对于南京保卫战极为看重,为了能够成功防守南京,蒋介石召开了南京保卫战作战前的部署研究会,但会上几乎所有的将领都认为不应该死守南京,只有唐生智出动请战,于是唐生智成为了南京保卫战的最高指挥官。唐生智出任南京保卫战的指挥官时曾经说过:“南京是我国的首都,如果现在将其弃之不顾,情何以堪?面对广大军民又有何颜面?”从他的上述发言来看,唐生智的确是满怀着慷慨激情投入南京保卫战的。

在南京保卫战的最初阶段,唐生智所率领的部队在多个地区均遭到了来自日军的猛烈攻击,日本方面曾经对话唐生智,要去他带领部队向日本投降,但唐生智严正拒绝,并下达命令,要求全体军官必须严格作战,决不能出现一丝松懈,这个时期的唐生智是抱着与南京共存亡的决心的,并且他的行为也是符合这一决心的。

但到了南京保卫战的后期,唐生智开始感到了惶恐,这导致他在介绍蒋介石的撤退指示后,立马执行了这一命令,将撤退部属计划交由下属实施,自己率先撤离南京,他的这一举动给中国军队带来了难以估计的损失。

 

南京保卫战的参战部队

南京保卫战,是中国抗日战争中最为屈辱的一场战役,虽然南京保卫战已过去八十年,但是它在中国人民心中留下的痛苦却没有伴随着时间而消散,反而历久弥新。参加南京保卫战的部队,中日双方都派出了哪些精锐部队?南京保卫战的部队都表现如何,南京保卫战的部队都有怎样的结果?

南京保卫战

分别从中方和日方两个方面看待南京保卫战的部队编制。

首先,从中方来看,在南京保卫战中中国投入了大量的兵力,试图去阻止日军的进攻,去保卫中国当时的首都,那么中方南京保卫战的参战部队及主要将领都有哪些呢?

南京保卫战中中方任命唐生智为战役最高指挥官,并派出了第36师、41师、48师、51师、58师、87师、88师、103师、112师、159师、160师以及教导总队3个旅、宪兵部队的4个团等部队参加南京保卫战,其中主要将领有徐源泉、叶肇、王敬久、桂永清等人。

其次,从日方来看,日本军队发起南京进攻,为了顺利的攻下南京,日方又派出了哪些精锐部队呢?

日方派出的部队以华中方面军担任主力部队,然后再从周边抽调了一些兵力参加南京保卫战,主要有第三师团先遣队、第六师团、第九师团、第十三师团一部、第十六师团、第十八师团、第一百一十四师团等部队参加南京保卫战,其中主要将领有松井石根、朝香宫鸠彦王等人。

南京保卫战的背景

南京保卫战,是我国近代史上一次极为残酷和惨烈的战争,在这场战争中中国官民付出了巨大的代价。那么南京保卫战的背景是什么,南京保卫战背景与南京保卫战的爆发有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通过南京保卫战的背景描述,是否可以看出此战役对战双方所存在的优劣势,如果可以看出,那么南京保卫战对战双方的优劣势是怎样的?

南京保卫战作战图

南京保卫战发生的时间是1937年的12月1日,结束时间是同年的12月13日,整场战争自爆发到完结共持续了十三天,虽然持续时间并不是很长,但是其影响之广、后果之恶劣简直振聋发聩。

在南京保卫战发生之前,中国在1937年7月7日爆发了卢沟桥事变,这场战争是中国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的起点标志,同时也是亚洲地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标志性事件,在这场战争之中,国民革命军损失惨重。卢沟桥事件之后,日本更加肆无忌惮,在上海地区常挑衅生事,为了能够有效的遏制日本人的侵略,同时为了保住财税来源和工业基地,蒋介石决定在上海开辟新的战场,让日本侵略战争获得国际上的关注,并希望日本能够迫于国际各国的压力和舆论停止对中国华北地区的继续侵略。基于以上目的,在1937年8月11日,中国国民革命军军向上海地区的日本军队发起进攻,共计投入近七十万兵力,但最终仍然以失败告终,中国军队在淞沪会战中失利,上海被日本占领。在淞沪会战之后,日本决定继续向南京地区发起进攻,而后爆发了南京保卫战。

南京保卫战的过程

任何一场战役都有过程,不论是轻松亦或是艰辛,每场战役的过程都有着它的独特之处,南京保卫战同样适用于这个结论。在历史上,对南京保卫战结果的关注远远超过对南京保卫战过程的关注,但实际上正式南京保卫战过程出现了问题,才会导致其结果如此惨烈。那么南京保卫战过程究竟如何?在南京保卫战过程中,国民革命军究竟犯了怎样的错误才会导致南京大屠杀人间惨剧的出现。

南京保卫战

南京保卫战过程按照时间划分,可以分为前奏、高潮和尾声三个部分。

在前奏阶段,在1937年12月1日,日本参谋本部下达了进攻中国南京的命令,吹响了南京保卫战的号角,此后日军更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占领了南京周边地区,包括镇江、句容等地,日军的矛头直接指向了南京地区,国民革命军在蒋介石的带领下,由唐生智担任整场战争的总指挥,展开了与日军之间的殊死战斗。

在高潮部分,在12月10日之前,日军与革命军发生了数次小规模的交锋,日军要求革命军投降,被唐生智严词拒绝后,于12月10日发起了全面进攻,其攻击之猛烈程度整个南京保卫战的高潮,南京的形势变得更加严峻,国民革命军虽然顽强抵抗,但仍然不敌日军,在战争中处于劣势。

在尾声阶段,12月10日正午时分,国民革命军下达了撤退命令,中国军队放弃了抵抗,日军最终取得了南京保卫战的胜利。

  • 支付宝二维码 支付宝
  • 微信二维码 微信

版权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QQ:502164311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