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学说 孔子为什么拜老子为师

老子的学说思想是什么

老子是道家思想的创始者,他认为宇宙世间一切事物都是由道所产生,道是世间万物的起源。老子所说的道并不是实实在在存在的物体,而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

老子像

它是自然界本身就存在的一种东西,是超越一切有形事物的得最高自然规律。它无形,却又孕育了众生万物。老子学说用天道自然的观点代替了我国自古以来有神论的观点。老子学说以“无为”为核心。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在遵循着的规律是:事物内部不是单一的静止的,而是复杂的变化的。所有事物都有阴阳两级,是阴阳的同一体。因此老子思想中的“无为”不是以“无为”为目的,其目的是“有为”,因为先前的“道”所说“无为”和“有为”是阴阳两级,会相互转换。

老子提倡无谓寡欲,要减少自己的私欲,达到无欲无求的境界。老子学说在后朝的更替中不断的发展。汉朝时有学者根据老子的思想提出安定人民生活,让人民得到充分休息的政策。不仅如此老子的学说在后世的总结的基础上不断的壮大发展,成为中国本土的一大宗教信仰——道教。

老子学说是受当时的特殊的社会背景影响。老子时期各国征地不断,硝烟弥漫在华夏大地之上,统治阶级迫切的想要稳定社会秩序,保护自己的封地和子民不受硝烟的迫害。所以老子主张小国寡民的治国理念。让人们可以远离战争的的摧残,顺应规律调养身心。

孔子为什么拜老子为师

孔子说过:“三人行必有必有我师焉,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不够丰富,总是想学习更多的知识。据史料推断,在孔子三十岁之前他曾离开自己的家乡去拜道家思想奠基者老子为师学习知识。

孔子雕塑

孔子去洛阳的路途很远,但是孔子不畏困难,日夜兼程。经过几个月的跋山涉水孔子终于走到了洛阳。在洛阳的城门外,他看见一位头发胡子花白的老人站在城门外。孔子心想:“这就应该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孔子走上前问道:“老人家,您就是老子吧?”老子有些奇怪,自己并不认识眼前的这位年轻人为什么他会认识自己呢?老子很疑惑。孔子说到:“学生孔丘,是专门想你讨教学习的。请您收下我这个学生。”老子说:“你就是仲尼啊,早就听说你来这,我便在此等你。学问研究上你与我差不多,为什么你还要来向我学习呢?”孔子听了之后说:“谢谢老师在这里等我,学习是无止境的,你的学识渊博,我如果跟着你学习一定可以学习到更多的知识,自己的学问肯定会有所提升。”

于是,从那天之后孔子总是跟随着老子,虚心的向老子请教,之后孔子成为了教育家,思想家和政治家。两个人,一个以人为中心,一个以道为中心,为我们世人留下了很多知识,两个人的文化,在世上流传几千年至今都不熄不灭。

老子的弟子有名的有哪些

文子是道家的开创者老子的弟子,也是道家学派的著名代表学者之一。他曾著录《文子》九篇,与孔子几乎同时,其作品享班固等名家盛赞。他被世人尊称为太乙玄师,常年游历各国,通晓四方地理。群山峻岭君临之间尽是他的足迹,他的思想隐藏在无数角落里。

老子像

他还是著名的越国大夫范蠡的师傅,亲自授予其七条妙计,在其佐越王勾践时,仅靠五计便助其成功复国,成就一番风云伟业,千古流芳。由此可见其思想境界高远,深邃。其人,举止飘逸,性格潇洒,大隐于深山峻林之中,颇有仙人之姿。

尹喜,关尹子,世人多称其为文始先生,名号为文始真人。从小,他酷爱研读古籍史书,擅长历法占卜、天文观察,据史称,既可知前世亦可知未来,生世传奇。平日,不喜功名利禄,不曾为五斗米折腰,清虚自守,坚持心平体正,坚持贯彻道家的清静无为、顺其自然的价值观。他是道家学说最早的传播者,他的思想备受名人大家推崇。道之隐者即仙灵,没有华服,没有豪宅,物质生活可以说是清寡,但一身正气洒脱,看世界自有自己的独特见解,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以世俗喜而喜,不以世俗悲而悲,事物发展自有其一套规律,事物顺其而然就好,不强求,不将就,不勉强,精神生活可以说是十分丰富,心中自有一片桃园。

  • 支付宝二维码 支付宝
  • 微信二维码 微信

版权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QQ:502164311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