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皇武则天书法有“丈夫气”,开书法“肥瘦”分水岭

女皇武则天书法有“丈夫气”,开书法“肥瘦”分水岭?唐代历朝皇帝都推崇书法,李世民推崇王羲之,李治钟情于翰墨,武则天不光聪慧果敢,还颇具文艺气质,书法一流,女皇武则天书法有“丈夫气”,开书法“肥瘦”分水岭。

网络配图

书法史上有“唐书五变”之说,在唐代,书法经历了五次变革,武则天统治时期,书法也经历了一次转变。《玉台书史》记载:“开书道之大变者,亦为妇人,则天之前,书道尚瘦劲,则天之后,书道尚肥厚,几乎为书法的分水岭。”指在武则天之后,书法“渐起肥法”,至唐明皇时,“肥法”到达顶峰。《宣和书谱》中对武则天书法的评价是:“凛凛英断,脱去铅华脂粉气味,其行书驭驭能有丈夫胜气。“有丈夫气”是多本书法专著对武则天书法的评价。

网络配图

武周圣历二年(699年)二月初四,武则天由洛阳赴嵩山封禅,返回时留宿于缑山升仙太子庙,一时触景生情而撰写碑文,并亲为书丹。碑文表面记述周灵王太子晋升仙故事,实则歌颂武周盛世。笔法婉约流畅,意态纵横。碑额“升仙太子之碑”六字,以“飞白体”书就,笔划中丝丝露白。碑文33行,每行66字,行书和草书相间,接近章草书体。碑文上下款和碑阴的《游仙篇》杂言诗、题名等,分别出自唐代著名书法家薛稷、钟绍京之手。历代书法爱好者都视“升仙太子碑”为书法艺术珍品。

武则天于圣历二年二月幸嵩山路过缑氏,谒升仙太子庙,其时正是武则天为周灵王太子王子晋重修的道观竣工之后。《升仙太子碑并序》说:“变维城之往庙,建储后之新词”,“乃为子晋重立庙焉,仍改号为升仙太子庙”,是说武则天为王子晋重新修建了庙宇,并命名为“升仙太子庙”。武则天在《升仙太子碑》中称颂缑山美景、盛赞王子晋的同时,又以很大的篇幅歌颂武周盛世,是以自赞自谀的形式为自己歌功颂德。可以想象,武则天在拜谒升仙太子庙时,《升仙太子碑并序》的碑文已是成竹在胸,树碑工程的前期制作早已随着升仙太子庙的重修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网络配图

升仙太子碑历经1300余年风雨沧桑,依然矗立于河南偃师市缑山之巅,2006年3月30日由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方武则天撰文书写的巨碑,彰显着这位女皇的雄才大略,饱含着书法神韵。她开草书刊碑之先河,不失为女书之精品。碑额“升仙太子之碑”六字,巧隐十个鸟形笔划,作为唐代飞白书遗存未几中的佼佼者而被书法界推崇。

《三国演义》东汉末年,天下局势动荡,各路诸侯纷纷揭竿而起。战场厮杀令人惊心动魄。战争的结果非胜即败,胜利的一方当然是凯旋而归,但是失败的一方呢?比如投降的将领,他们的结局是怎么样的,我们来说说看。

网络配图

第十、 庞德

先归马腾马超,后随马超降张鲁,后又降曹操。被授官立义将军,封关内亭侯,食邑三百户。立义将军,只是杂号将军,唯一一次重用的机会,就是跟着于禁协助曹仁抵御关羽。两军对垒期间,常骑白马驰骋奔杀,曾一箭射中关羽前额,被关羽军称作“白马将军”。关羽水淹七军的时候,被关羽擒拿,斩杀。

第九、孟达

孟达,本为刘璋属下,后降刘备。关羽围樊城、襄阳时因不发兵救关羽而触怒刘备,于是投奔曹魏,在魏官至散骑常侍、建武将军,封平阳亭侯。建武将军,一个五品官员,担任新城太守,曹丕还是蛮重视孟达的。孟达死后,又欲反曹魏而归蜀汉,事败而死。

第八、夏侯霸

夏侯霸,夏侯渊次子,在魏国官至右将军、讨蜀护军,封爵博昌亭侯,屯驻陇西;嘉平元年(249年),司马懿发动政变,诛杀曹爽。他心中不安,投奔蜀汉,被任命为车骑将军,曾随姜维伐魏。车骑将军,是位次于大将军及骠骑将军,而在卫将军及前、后、左、右将军之上,位次上卿,或比三公。待遇不错。夏侯霸在蜀时追随姜维北伐,曾不到十回合打败郭淮救出姜维,最终却在洮阳之战中邓艾伏击被射杀。

  • 支付宝二维码 支付宝
  • 微信二维码 微信

版权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QQ:502164311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