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伦会盟背景 历史上多伦会盟是谁主持的

多伦会盟有什么样的历史背景

关于“多伦会盟”它又称做是“七溪会盟”、“多伦诺尔会盟”、“康熙会盟”,是康熙为加强北方边防和对喀尔喀蒙古的管理而进行的一次管理事件。那么关于“多伦会盟”的背景又是什么呢?

主持会盟的康熙帝

首先关于“多伦会盟”的背景,那时是在明末清初的时期,在广袤的戈壁大漠的三面:南面、北面和西面,蒙古草原主要分为三个大部分:第一是漠南蒙古,又称察哈尔蒙古;其二是漠北蒙古,又称喀尔喀蒙古;第三就是漠西蒙古,又称厄鲁特蒙古。

其中关于漠南蒙古问题早在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的时期就已经得到了处理。后来在康熙帝亲政后,主要面临的就是漠北喀尔喀蒙古和漠西厄鲁特蒙古的问题。另外,漠北喀尔喀蒙古也就是外蒙古主要分为三大部,分别是:车臣汗部(东部)、土谢图汗部(中部)、札萨克图汗部(西部),此外,他们基本上都是成吉思汗的后裔。据说他们早在皇太极的时期,就已经全体表示臣服。至于康熙朝出现漠北蒙古的这一问题就要从一桩血案说起。

根据历史材料的相关记载中,两个部落土谢图汗与札萨克图汗,他们的祖先本来是兄弟,互相之间都是非常的友善,可是后来却发生了两部关于大汗的血案。后来于噶尔丹插手,利用两部的矛盾,试图拉拢札萨克图汗,想要吞并土谢图汗部的目的,最后还发起了东侵喀尔喀的战争。康熙帝为了处理这一事件,他抓住有利时机,利用喀尔喀蒙古内部的纷争,并同时采取会盟的计策,来处理喀尔喀蒙古的难题。

历史上多伦会盟是谁主持的

关于历史上的多伦会盟,它不仅是清政府有效统治喀尔喀蒙古的转机,还是密切了内外蒙古与清中央政府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抵制外族的侵略,对巩固清代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具有积极意义。那么关于这次的多伦会盟,它的主持人又是谁呢?

多伦会盟的主持人:康熙帝

通过对这一事件的解读,我们了解到,这一事件的主要主持人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皇帝康熙帝。关于康熙帝,他是清朝的第四位皇帝、以及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年号是康熙 。他在少年时期就登了基,在年纪仅有14岁的时分就开始了亲临朝政,一共在位有61年的时间,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以为皇帝。

康熙帝在少年时期就凭仗着本人的头脑挫败了权臣鳌拜,之后又平定三藩、收复台湾,再者就是亲征噶尔丹、保卫雅克萨,保护了清王朝在黑龙江流域的领土控制,此外,还创立"多伦会盟"取代战争,联络蒙古各部。

那么康熙帝为什么要创立"多伦会盟"呢?其中主要的缘由就是在清朝初期的时分,喀尔喀蒙古中出现了种的纷争,各个部落纷争不休,甚至还牵扯到了俄国干涉,以及噶尔丹的插手,事情也是相当的复杂和难处置。康熙帝面对喀尔喀内部的纷争,又不能依托武装的力量来处理,只能协商调解。于是康熙帝为了为了加强对北方的边防和对喀尔喀蒙古的管理,于是就亲身来到多伦,来处理其内部的矛盾,所以才创立了"多伦会盟"。

多伦会盟评价怎么样

1691年,康熙帝亲身主持了史上著名的“多伦会盟”,不仅成功的将外蒙古纳入清朝的版图中,还彻底了清除了两千多年来蒙古高原对中原要挟。那么对于这次的多伦会盟的评价又是什么呢?

多伦会盟

首先在在会盟初期的时分,可以看的出来,康熙帝是一位很聪明的人物,他不仅擅长把握时机、擅长运用一些策略、还讲务实效。在抓住获得乌兰布通胜利、击退噶尔丹内犯之后的有利时机后,成功的利用喀尔喀蒙古内部的纷争,采取会盟的高招策略,来成功的处理了喀尔喀蒙古的难题。

在会盟过程中,通过一些行为举措,不难发现,康熙帝的雄才大略。他通过请罪、众议、赦免、赐宴、封赏等形式,成功的平息了喀尔喀两部的矛盾与纷争。还顺利推行了清朝的编旗、封爵,以及法律制度,对稳定喀尔喀蒙古的社会秩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此外,通过多伦会盟,还加强了对中央集权的控制。可以说这一行为是康熙帝为国家的统一大业的建设任务中,立了一大功。

再者就是,康熙皇帝依托本人的战略目光,运用本人的智慧灵敏、以及恩威并施的政治手腕将外蒙古成功的纳入到了中国版图中,在此之后,他带领大军横绝大漠,一举击溃了准噶尔叛乱,并成功的收复外蒙古,从此泽彻底的处理了困绕中国几千年之久的北方游猎边患,对国家的长治久安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 支付宝二维码 支付宝
  • 微信二维码 微信

版权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QQ:502164311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