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花岗起义领导人 关于黄花岗起义的评价是什么

黄花岗起义中的指导人分别是谁

黄花岗起义指导人是黄兴,一个凭着一股子不服输的气势率领有志之士革命的书生。值得一提的是黄花岗起义指导人黄兴是湖南人。有人总结说湖南人的个性是霸蛮,简单说就是湖南人一旦决定做什么事情,就会拼尽全力做成,不知难而退也不会半途而废。

黄兴画像

黄花岗起义指导人黄兴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有人说黄兴上马能杀敌,下马能作文,这评价是褒还是贬义,也是各人有各人的看法。但是也有人说黄兴是个半吊子军事家,但是只需是黄兴指导的革命,似乎结果也都不差,这些也全凭黄兴的个性使然。

黄兴出生在一个书香人家,家里人希望他考取功名,但是他心里是厌恶极了当时的八股文。但是为了安慰父母的心理,也去考过秀才,他的诗词中都透露着奔放不羁。最后他还是违背了父亲的等待,成了一名戎马书生。

之后黄兴成立了华兴华,以“复兴中华”为己任,暗中和哥老会联系沟通。黄兴在其中策划指导了多次起义,失败的居多,但是却振奋了革命人士的斗志。

最终,黄花岗起义开始了,他们事先磋商好的是八百多个人的敢死队,但是在革命当天到场的只有120多个人。而周来苏胆怯的居然将他们辛劳从日本购买来的七十多支抢扔进了近海,形成当天革命的弹药匮乏。当时有点话语权的都觉得将革命延后。但是黄兴决然选择行动,最后的结果惨烈,但是真真切切地振奋了国内革命人士。

关于黄花岗起义的评价是什么

在孙中山的率领下,同盟会的代表人物黄兴、林觉民等人率领其他革命人士于1911年4月发起了又一武装起义运动,史称黄花岗起义。在众多对黄花岗起义评价中,最为众人承受说法是,黄花岗起义是同盟会和清政府之间的战争,是新中国和旧中国之间的拉锯战,也是新事物推翻旧事物的一种必然进程。

黄花岗起义剧照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在中日甲午战争之后就逐步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同盟会的成立就是其重要的表现之一。为了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在孙中山指导下的同盟会发起了一次又一次的革命运动。但是处于革命前期的同盟会,革新力量还不强大,多次起义都被清政府镇压。虽然起义都是失败的,但是这不代表没有发起起义的必要。每一次武装起义都一点点强化了民众心中的变革醒悟。有学者对黄花岗起义评价说,它加速了全民革命运动的步伐,使建立新中国的思想深植于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

在《黄花岗烈士事略》中,孙中山曾经这样对黄花岗起义评价道:“风云因此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这也从侧面肯定了黄花岗起义的价值。孙中山甚至以为,黄花岗起义可以和武昌起义并称为两大起义。之所以对黄花岗起义作如此高度评价,是由于黄花岗起义如平地的一声春雷,惊醒了沉睡多年,屈服于清政府统治的民众们。

解析黄花岗起义失败的缘由是什么

黄花岗起义失败的缘由细心追查起来肯定很多,这些时分同盟会内部的指导阶层也做过深入的检讨。但是相较于黄花岗起义失败的结果,这次起义的深远影响愈加有意义。谁都不能否认黄花岗中牺牲的七十二名烈士,彻底唤醒了国人的革命热情。

黄花岗起义照片

简单总结起来黄花岗起义失败的缘由,可以分为三点。

第一点是指导阶层的不协作,在当时这毕竟是单凭一股革命热情建立起来的组织,大家的集体精神不够激烈。在革命将近的紧急关头,有些指导人仍然是我行我素,革命日期也是一改再改。而真正到了起义这天,实际计划的八百多人,到场的只有120多个人,人员严重的不足。第二点是前期计划的不紧密。在起义计划开始之前,已经有人透露了风声,清军那边早就预备就绪严阵以待。而同盟会这边也没有出什么应对计划,这是致命的。再者,担任枪支的周苏来在起义开始之前就已经退缩,后来由于担忧海关盘查,居然将同盟会好不容易从日本买来的七十多支枪械扔进了近海,如此一来,连武器上都大大受损,成功的可能性愈加小了。第三点就是缺乏广阔的人民群众的支持,黄花岗起义更像是少数革命人的冒险。但是在当时也不可能争取到更多人来支持,这点黄兴十分明白。

那么多的破绽,黄花岗起义失败是注定的,那么黄兴为什么还要继续?黄兴晓得这次起义假如不进行,那么国人的革命认识绝对不会清醒。在七十多位革命烈士的献血下,国内的革命情势一片大好。

  • 支付宝二维码 支付宝
  • 微信二维码 微信

版权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QQ:502164311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