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谋士陈琳是怎样的人? 曹操为何不杀陈琳?

陈琳(?-217年),字孔璋,广陵射阳(今江苏宝应,一说盐城盐都区大纵湖)人。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

生年无确考,惟知在“建安七子”中比较年长,约与孔融相当。汉灵帝末年,任大将军何进主簿。何进为诛宦官而召四方边将入京城洛阳,陈琳曾谏阻,但何进不纳,终于事败被杀。董卓肆虐洛阳,陈琳避难至冀州,入袁绍幕。袁绍使之典文章,军中文书,多出其手。最著名的是《为袁绍檄豫州文》,文中历数曹操的罪行,诋斥及其父祖,极富怂恿力,建安五年(200),官渡之战,袁绍大败,陈琳为曹军俘获。

曹操爱其才而不咎,署为司空军师祭酒,使与阮瑀同管记室。后又徙为丞相门下督。建安二十二年(217),与刘桢、应玚、徐干等同染疫疾而亡。明代张溥辑有《陈记室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

主要政治活动

陈琳在汉灵帝时,为国舅、大将军何进的主簿,他的政治见解颇为高明。当时,宦官擅权,何进欲诛宦官,太后坚决反对,何进欲召集地方豪强,引兵来京城咸阳,以此威吓、劫持太后。陈琳力谏,他对何进说:“《易》称‘即鹿无虞’,谚有‘掩目捕雀’,夫微物尚不可欺以得志,况国家大事?”他重复劝戒:您掌握着国家兵权,总揽着皇威,整肃朝纲,是很容易办到的事。

配图

而如今,您放弃有利的条件不去做,反而召集地方诸侯豪强进京威吓太后达到整肃朝纲的目的,无异于引狼入室,功必不成,只会形成国家大乱。可是,何进不听劝谏,一意孤行,坚持从地方引兵入京胁逼,结果不出陈琳所料,地方实力派董卓率兵进京,自立为太师,废少帝,立献帝,社会动乱四起,加快了东汉王朝的覆灭。何进也在乱中被杀。何进死后,陈琳避难依靠于另一个地方实力派袁绍。

公元196年,曹操派兵围攻臧洪的盟友张超于雍邱。此时,任袁绍东郡守的臧洪“徒跣号泣、求救于袁绍”,袁多与曹操新和,不予救兵,雍邱被攻破,张超自刎于城上。

配图

于是臧洪义愤填膺,与袁绍对抗。袁绍派兵攻打,可“历年不下”,而臧洪以弱兵敌强,抱必死计划,誓守穷城,战斗到底。见此情景,此时,也在袁绍帐下效力的陈琳,感到事态严重,赶紧写信“譬洪,责以恩义,喻以祸福”。臧洪特意回信故人,《后汉书·臧洪传》,作了全文抄录,这里不一一赘说。袁绍败后,他又归附曹操。曹操让他担任司空军谋祭酒,管记室,军国书檄多琳所作,为曹操统一北方的大业作出了贡献。总的看来,陈琳的政治主张,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有利于安定社会秩序,安定人心,有利于社会的发展。

首先,我要强调的是,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之一。他所开创的“贞观之治”,是中国古代经济最发达、国力最强势、民众最富庶的朝代之一。

然而,人性是复杂的,历史是复杂的。李世民不是完人。他的一生,也干过不少恶心事。总结一下,大致有下面十点:

1、李世民本来是做不到皇帝的。由于太子不是他,他不是太子。为了当皇帝,他杀掉了太子哥哥和协助哥哥的四弟,软禁父亲逼迫其将皇位传给他。他们是亲生父子吗?都是;

配图

2、46岁时,李世民亲率十万大军攻打一个小国家,打了几个月,付出宏大的牺牲,竟然还没有打下来。他本人都不好意思地承认,这是一个败仗;

3、俗话说,“凡批评无意义,则赞誉无意义。”李世民就听不进批评,曾赤裸裸地要挟一位常批评他的大臣魏徵:“总有一天要杀了这位乡巴佬。”后来,他下令推倒了这位乡巴佬的墓碑。这得是多大的仇恨才能做出来啊?

  • 支付宝二维码 支付宝
  • 微信二维码 微信

版权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QQ:502164311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