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崇祯吊死煤山背后的无奈

大明朝崇祯吊死煤山另世人惋惜,都说崇祯皇帝原来可以不用死,但他为何不抓住时机?这个皇帝是不是脑子进水了?

崇祯之前的三个皇帝几乎匪夷所思,绝对是皇帝中的奇葩。

神宗30年不上班,好几茬高干到退休都没见过皇帝;光宗是个花痴,上台不到一个月,直接牺牲在床上;熹宗的木工和瓦工手艺绝对一流,本职工作统统交给魏忠贤代劳。

崇祯帝却一反常态,是个勤政廉政的模范,工作17年,病假都没请过;对家属和身边工作人员要求很严,为减轻财政负担,让老婆做饭织布。

崇祯吊死煤山

这样一个不错的皇帝,却于甲申年(公元1644年)三月十八日深夜,在离紫禁城一箭之遥的煤山(今景山)悬树自尽,在遗书中要求李自成不得损伤广阔群众。

一个王朝的沦亡自有其必然性,山都挡不住,但历史不是一条直线。

老天爷曾经给过崇祯两次时机,哪怕抓住一次,他就可能不用上吊,不用当大明的末代皇帝,甚至有可能成为复兴王朝的英雄。

但是,僵化的大脑、无休止的会议和一个又一个文件,还是把他和他的国家逼上了煤山。

第一次时机

崇祯吊死煤山

甲申年正月,李自成大军挺进山西,两个月就可攻进北京,情势瞬息万变。

大年初三,崇祯叫来太子办公室的李明睿开小会,研讨应急方案。

李明睿的意见是南迁,他以为,只需向南进行战略转移,就能缓过气来。

当年宋高宗赵构决然南渡,在杭州建立了繁荣富庶的南宋,赵家天下又延续了150多年。咱大明的条件比那时分强多了,地方比它大,物产比它丰富,关键是祖宗当年迁都北京时,设南京为陪都,有一套完整的行政体系在。

  • 支付宝二维码 支付宝
  • 微信二维码 微信

版权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QQ:502164311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