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襄公和齐桓公的关系:齐襄公竟复九世之仇

春秋时期,周王室的威严渐渐衰弱,各诸侯王开始逐步脱离周天子的掌控,不顾礼制。齐襄公是春秋时期齐国的第十四任国君,也是齐桓公的哥哥。在齐襄公被公孙无知杀害后,远在莒国的公子小白返回齐国,承继王位,史称齐桓公。

齐襄公和齐桓公两人的父亲为齐僖公,两人分别为齐僖公的长子和幼子。公元前698年,齐僖公因病而亡,当时身为太子的齐襄公继位。齐襄公在位期间,为人昏庸无能,不理朝政,齐国的国力在诸侯国中只能算得上是中等。

配图

齐国在齐襄公的统治下,朝政非常的混乱,齐襄公又非常忌惮弟弟公子小白。无奈之下,公子小白在鲍叔牙的保护下,逃到了莒国。因不满齐襄公的统治,公元前686年即齐襄公十二年,齐国大臣连称、管至父以及齐僖公的侄子公孙无知起兵谋反。公孙无知带领士兵闯入宫中,并在寝殿之中将齐襄公杀死。齐襄公死后,公孙无知把持朝政并自立为王。

但好景不长,当上齐国国君没几天的公孙无知便被雍林杀了,齐国群龙无首,大臣们便讨论重新立国君的事情。公孙无知已死的音讯传到了莒国,公子小白便计划返回齐国。但公子小白还有一个哥哥名为公子纠,公子纠也得到了音讯,也想成为齐国的国君并派人潜伏在公子小白回国的路上。想要他的命。于是,公子小白便顺势假死,让公子纠放松了警惕。公子小白最终成为了齐国的第十五任国君。

齐襄公复九世之仇

春秋时期,各国诸侯自立为王,逐步不将周王室放在眼里,周王室名存实亡。当时齐国的国君齐襄公更是由于齐国强悍的实力,做出了一些有违常理的事情,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齐襄公复九世之仇的故事。

齐襄公复九世之仇的故事出自《公羊传》中,讲的是春秋时期纪国的国君看到齐国的国君对周天子很不尊重,便以为这是一个时机,于是他就对周夷王说:“齐国的国君齐哀公不断对您很不敬,如今您应该将他杀了,让其他不敬您的诸侯王看看,这就是不尊崇您的下场。”周夷王听后觉得十分有道理,于是就将齐哀公给杀死了。

配图

根据一些史料的记载,齐哀公是被周夷王烹杀的,这种死法很是残酷,史称“哀公烹乎周”。周夷王本来想用这件事达到震慑诸侯王的作用,但万万没想到适得其反,各国的诸侯王惧怕本人以后也会落得齐哀公的下场,反周的心情也越来越激烈。

从齐哀公开始,传位到吕诸儿齐襄公时已经是九世了,齐襄公以为当时正是由于纪国的国君向周天子进谗言,才导致了齐哀公的死亡。于是,齐襄公派兵围攻纪国,为齐哀公报仇。当时就有人对齐襄公的九世之仇有不同看法,根据春秋时期的风俗,一般国恨家仇不会超过五世,而从齐哀公到齐襄公都已经九世了,有点不符合当时风俗。当然这也有可能是齐襄公想要攻打纪国的一个借口而已。等到了汉代,汉武帝刘彻以“齐襄公复九世之仇”为理由出兵匈奴,处理边境问题。

齐襄公之弑

齐襄公是春秋时期齐国的第十四任国君,为人昏庸无能,生性残暴。从根本上来讲,齐襄公并不是一个合格的国君,齐襄公于公元前698年即齐僖公三十三年继位,在位时间长达十年。虽然齐襄公并没有做出重要的政绩,但他还是在一定程度上进步了齐国的经济发展水平。

那么,齐襄公是怎么死的呢?根据史书的记载,齐襄公的死跟齐国的大臣连称、管至父以及公孙无知有关。齐襄公十一年,齐襄公派大臣连称与管至父两人前去葵丘镇守,商定等到明年甜瓜成熟的时分就让他们回来,派其别人再去镇守。连称与管至父都答应了齐襄公的恳求,两人动身前去葵丘镇守。时间匆匆而过,已经到了两人与齐襄公商定换人的时间了,可是齐襄公却迟迟没有派人来替换他们两人。于是,连称与管至父便上书齐襄公,提醒他换防的时间到了,但万万没有想到,齐襄公却不答应换防了。

配图

两人见此情景,感到十分的愤恨,觉得本人被齐襄公深深地诈骗了,于是就策划了一场谋反。连称与管至父两人找到了公孙无知,三人一拍即合。公孙无知是齐僖公的侄子,很得齐僖公的喜欢,在齐僖公时期是可以媲美太子齐襄公的存在。但在齐僖公死后,成为新国君的齐襄公处处针对公孙无知,公孙无知早就想将齐襄公取而代之。三人经过一番谋划后,先是派连称不受宠的妹妹刺探音讯,三人再率兵闯入宫中。几人里应外合,谋反的计划进行的异常顺利。公孙无知闯入齐襄公的寝殿,找到了躲在门后面的齐襄公,一举将他杀死。

以上就是齐襄公被连称、管至父以及公孙无知三人杀死的故事了,也就是所谓的“齐襄公之弑”的故事。

  • 支付宝二维码 支付宝
  • 微信二维码 微信

版权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QQ:502164311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