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文人写信随性 跟现代人一样会用“呵呵”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在中国古代,书信被喻为“锦鲤”“飞鸿”“青鸟”“彩云”,是人们互通音讯的工具,也是承载美妙感情的使者。“遗我双鲤鱼——上海博物馆馆藏

明代吴门书画家书札精品展”昨日在上海博物馆开幕,展览遴选出馆藏明代著名书画家书札精品49通,向观众讲述明代文人们的温情故事。

配图

翩翩公子现实中要种田

此次展览固定展线,观众可以从两边自由欣赏:一边是“世俗生活”,一边是“艺术世界”,会聚到当中是当时文人相互交往、酬唱的内容,这也是世俗生活和艺术世界的交集。

展品中,《吴宽致欧信札》曾由吴湖帆珍藏,他将其定名为《唐寅乞情帖》。书札的内容触及了明代著名的弘治科场弊案。这通信札既能看出吴宽对后辈的关怀与爱护,也反映出苏州

文人提携后辈、爱才惜才的风气。《文徵明致妻札》是文徵明写给妻子的一封家书,主要内容是讯问家中事宜,是极其家常的一封书信。

《王宠致王守札》是王宠写给兄长王守的一系列家书,言辞直白,书法也轻松随意。王宠在历史上是一个翩翩浊世佳公子的形象,但从展现的家书中可见王宠的生活非常坎坷,人也不是那么绝俗。他要算计家中如何收支平衡,甚至需要亲身种田。他在信里跟哥哥诉苦:家里多方面借债,为此不断处于焦虑中。信中揭示了王宠不为人知的一面,也让人了解他的书法艺术是在焦虑的日常生活之外,为本人营造的精神上的桃花源。

配图

明人信札比较随性自由

祝允明被以为明代书家第一,此次展出的《祝允明刘姬词及致朱凯札》是装裱在一起的两件作品。两件作品都是小楷,呈现两种不同的体貌,却都是祝允明小楷书的精谒之作。《文彭致钱榖札》是文徵明长子文彭写给好友的信札,信中他与钱榖讨论了新近见闻的书画、印章、古玩等文人雅好。在一封沈周写给祝允明信中,还揭示出祝允明卖文为生的生活。沈周称赞祝允明诗句精妙,可以压倒元稹、白居易,还顺便吐槽了稿费太低。

文辞中,“呵呵”二字令现代观众觉得有趣,这在其他书信中也有出现。上博书画部副研讨员孙丹妍引见,明人的信札比较随性,和当时文学上盛行性灵小品有所呼应。相比下,清代的书信格式愈加严谨,信的内容也相对正襟危坐。

配图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展览的陈列方式也有创新,每封书札的展签上都有现代白话文释读,消除了观众与古人的交流妨碍。为了让观众更深化了解展览内容,上海博物馆还为观众预备了6场免费公益讲座。展览展至10月22日。

  • 支付宝二维码 支付宝
  • 微信二维码 微信

版权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QQ:502164311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