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为什么要杀魏延

导语:蜀汉后,老将凋零,魏延成为后来大将!虽然屡建奇功,独当一面,但是一直受制于诸葛亮!诸葛亮也非常倚重魏延!可是死后的诸葛亮为什么要杀魏延呢?据悉,其实,在诸葛亮在世的时候,魏延其实已经成为蜀汉军界第一人,加上其又是军事奇才,颇有奇谋,典型的子午谷谋略就完全颠覆诸葛亮之前的北伐战略,可惜被谨慎的诸葛亮拒绝采纳。诸葛亮虽然非常器重他,但是因为其军事冒险,还是存在一定的不满和警惕。

诸葛亮为什么要杀魏延

诸葛亮死后为什么还要杀魏延,不要被电视剧骗了,原因只有4个字

熟读汉末三国历史,在蜀汉政治漩涡之中,就出现一个影响深远的案件,蜀汉中期第一名将魏延被杀。近年来关于魏延被杀的原因,完全都是依据《三国演义》进行改编,原因就是魏延具有反骨。而正史之中,魏延却并非如此,诸葛亮死后还要杀魏延,到底是为什么呢?不要被电视剧骗了,原因只有4个字。

诸葛亮我们都知道是蜀汉政权的一位大咖级人物,刘备白帝城托孤以来,就一直执掌蜀汉政权,南平蛮夷,北伐曹魏。在北伐期间,诸葛亮非常倚重魏延,让魏延总督前部,领丞相司马、凉州刺史。而魏延从刘备时代,就被刘备器重,破格提拔,担任镇远将军,镇守汉中,是独挡一面的大将。

在诸葛亮的提拔下,魏延在北伐期间战功显著,建兴八年(230年),魏延独立领兵入羌中,魏后将军费瑶、雍州刺史郭淮与延战于阳溪,魏延大破淮等,迁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假节,进封南郑侯。魏延凭借自己的战功,勇而有谋,胸中有大略,深得领导信任,逐渐成为蜀汉最得力的上将。

其实,在诸葛亮在世的时候,魏延其实已经成为蜀汉军界第一人,加上其又是军事奇才,颇有奇谋,典型的子午谷谋略就完全颠覆诸葛亮之前的北伐战略,可惜被谨慎的诸葛亮拒绝采纳。诸葛亮虽然非常器重他,但是因为其军事冒险,还是存在一定的不满和警惕。总之,诸葛亮依赖的是魏延的勇武,故而魏延也对诸葛亮也存了一定的不满和畏忌之心。

如果魏延真有反骨,一生谨慎的诸葛亮还敢让他当掌握兵权吗?见诸葛亮对魏延是完全信任的。那么诸葛亮死后为什么还要杀魏延,原因只有4个字:功高盖主。

谨慎诸葛亮必然想到自己病逝后,朝中和军中再无人可用压制魏延,而魏延“又性矜高,当时皆避下之”,唯独“杨仪不假魏延,延以为至忿,有如水火。”而诸葛亮生前又希望婉约派的蒋琬继承自己的职位,这样自然就会与魏延这位强势派起冲突,最好的办法就是设计干掉魏延。

所以诸葛亮临终前,召开了一个秘密“榻前退兵”会议,参与会议的有杨仪、姜维、费祎等人,诸葛亮遗命.他死之后,不要继续北伐了,全部撤回蜀国,撤离的时分,让魏延断后,姜维次之。并且说:“若延或不从命,军便自发。”意即假如魏延不服从命令,你们不要管他,军队本人开拔。当时魏延是军中第二号人物,却破天荒地没有让魏延参与。这显然是诸葛亮特别安排的。

而且这打压魏延,还遗计杀了他,更是让很多魏延粉,甚至是普通三国迷都纷纷质疑诸葛亮不会用人。

可问题是,历史上的诸葛亮是很重视魏延的,罗贯中这么写,完全是在颠倒黑白,给诸葛亮蒙上了不白之冤。由一个亮粉成为了一个亮黑。

可是说罗贯中是亮黑也说不过去,因为诸葛亮死后,罗贯中还依然写了“死诸葛吓走生仲达”这么精彩的桥段来力捧诸葛亮。

既然罗贯中不是亮黑,却为何要将杀魏延这个千古奇冤安到诸葛亮身上呢?

笔者是百思不得其解啊,各位朋友能否给杨帆释疑一下?

我左思右想只想到了一种可能,那就是罗贯中不喜欢魏延,所以一出场就给他安了一个不听上命(欲放刘备进城)弑主(杀韩玄)的罪名,接着又说他有反骨,明明魏延是蜀汉后期第一将,职位也在赵云之上,却没将他作五虎将(这倒不能怪罗贯中,因为陈寿也是将关张马黄赵并列一传的),伐魏时还给人居功自傲,不可一世的印象,诸葛亮的死还是魏延踢翻了他的七星续命灯,给人感觉是魏延害死了诸葛亮,诸葛亮死后还应是将魏延写成一个叛贼一般,要控制军队,甚至说他要投魏。

这么解释就能说明为什么罗贯中要将杀魏延的罪名安到诸葛亮头上了,因为一呢诸葛亮是魏延害死的,他杀魏延也算是报仇。二呢魏延可能,只能说是可能会叛变,杀一个叛贼是理所应当的。

总之一句话,那就是罗贯中不喜欢魏延,所以就让诸葛亮背了这个罪名。不知道这个解释,大家是否认可呢?

  • 支付宝二维码 支付宝
  • 微信二维码 微信

版权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QQ:502164311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