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黑奴历史及现状

导语:这是一个美国真实黑奴历史,这也是一段充满血和泪的历史!这也是美国种族歧视的根源!那么美国黑奴历史及现状如何呢?据悉,今天的美国,在种族歧视方面可以说是新旧并存。一、当今美国种族歧视的现状二、美国种族歧视的种类三、美国种族歧视实录四、不能只看民族宽容和表面融洽的一面五、华人遭遇的种族歧视六、“永世翻不了身”的黑人……总之,要解决族歧视问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须通过长时间的努力……

美国黑奴历史及现状

今天的美国,在种族歧视方面可以说是新旧并存。一方面,旧有的种族主义势力仍然存在,他们尽管人数不多,但是在美国社会中总是可以掀起大浪。

一、当今美国种族歧视的现状

波士顿大学的一位黑人研究生约翰·史利文森对记者说,即使在他就读的中学、大学里,都有许多种族歧视的影子存在。

他回忆说,2年前,一次自己和同伴到大学的一个俱乐部里玩,刚进门,就感觉到许多白人投来鄙视的目光。俱乐部的服务生上来很不客气的说,“这里是私人场所,请你们这些黑鬼离开”。同伴告诉他,这里是一个只允许白人进入的俱乐部,老板有很强的3K党背景。

从历史上来看,美国并没有形成种族歧视的先天因素。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多数美国人的祖先来自世界各地,其中爱尔兰裔、德裔、意大利裔和西班牙裔的白人比较多,而黑人的比例已经达到13%,近年来亚裔移民数量也有所增加。但是美国依然存在着比较强大的种族歧视力量。对此原因,彼得·罗格认为,这要从全球种族歧视的背景中间寻找原因。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白人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较高,对有色人种族裔的歧视本质上主要是对落后社会和不同文化的排斥。这种情况在美国的多种族社会中,就成为了全球种族歧视的一个缩影。

二、美国种族歧视的种类

以不完全科学性的归类方法,美国的种族歧视可分为有四大类型:

挑衅型:直接赤裸裸地蔑视,毫无保留地公然羞辱。用不同方式表示其优越感与排斥性的叫阵辱骂,其暴力形象与突发特质,具有强烈的侵略性之危险,被害者常是手足无措,不知如何应对。

实例:公众场所或街道上,以污蔑手势或侮辱言语对有色人种公然的无聊骚扰或故意挑衅,或在谈话中以歧视的内涵或话题当面说出以羞辱对方,更有粗暴地喝令或阻止非英语的交谈,这是美国,要讲英语等等。

包装型:表里不一,说一套作一套。表面上婉转有礼情意恳切,常使不知就里的人衷心感动信以为真,殊不知暗中背后的种族歧视尖锐的程度,更是防不胜防,吃了亏还不知所以然。

实例:这种假冒伪善笑里藏刀的事,在日常生活中仰俯即是,在工作业务、交涉事情、社交活动、电话沟通、市场买卖、等的必须行为中,他们对有色人种绝不露出任何行迹,甚至皮笑肉不笑的表面亲和,但转过身后则是优越感的言行。

冷默型:对有色人种以一种不假颜色,始终保持冷若冰霜的沉默态度。是一种公然的不屑一顾,但不以语言或文字具体表明。其心中的种族歧视不下于其他类型,可能更甚一层,也是最叫人难以捉摸的一种。

实例:在办公室里、住家邻居、学校校园、社交场合等环境里,彼此都认识,对有色人种就是不理不睬,视若无睹,但对其相同肤色的白人则是谈笑风生亲切有加。这种公然偏见高傲的种族歧视,在白领环境中有的毫不掩饰,有的时隐时现,但优越感地公然歧视则完全相同,属于挑衅性软式暴力。

无知型:对事实真相毫无认识,也无意愿了解实情,加上白人原始侵略人性的作祟,特别是低教育人群,他们本能地做着主观引导的言行,对种族歧视的表达有近乎盲目的需求。

实例:一般白人大众对美国以外的事务,基本上所知有限,更缺乏兴趣。在其国内的媒体、宗教、传统、与政治等因素的长期误导下,加上85%的蓝领阶层的低落教育水平,不懂得尊重其他文化,盲目地自我狂大,充分的无知阔少特质,毫无天外有天人后有人的谦虚素养。天生地对其他人种持有轻蔑心态,使这种无知型的种族歧视非常盲从,易于被煽动,常被别有居心者利用与操纵。

三、美国种族歧视实录

3月21日是“国际消除种族歧视日”。《2005年美国的人权纪录》显示,在美国的司法、医疗、就业和职业等领域,存在着相当严重的种族歧视现象,黑人和其他少数民族处于美国社会的底层。

据美国城市联合会发表的题为《美国黑人状况》的报告,在美国,黑人被逮捕后,被关进监狱的可能性比白人大3倍,黑人被判死刑的可能性比白人大4倍。犯同样的罪,黑人平均服刑比白人长6个月。

这是2005年10月8日,在美国路易斯安那州新奥尔良市波旁大街的一家酒吧外,几名白人警察正在殴打一名老年黑人男子。

《2005年美国非裔状况》调查报告显示,目前非裔家庭收入只有白人家庭收入的1/10;黑人享受的福利只占白人的3/4。2004年,美国黑人的贫困人口比例高达24.7%,拉美裔的贫困人口比例高达21.9%,而白人的比例为8.6%。

这是2005年6月10日,一名无家可归的黑人男子在美国东南部的迈阿密南海滩钻进塑料袋里躲避飓风袭击。

美国联邦调查局2005年10月发表报告称,2004年,美国有9528人成为仇恨犯罪的受害者,其中有53.8%与种族偏见有关,67.9%是针对黑人的歧视,而犯仇恨罪的人中60.6%是白人。

这是2003年7月8日,在美国密西西比州东部城市默里迪恩市的洛克希德·马丁公司飞机制造厂,一名枪击事件受害者被送到救护车上。当天上午,该工厂员工道格·威廉斯携带武器进入工厂,打死5人、打伤8人后饮弹自尽。威廉斯一贯憎恨黑人,平时经常扬言要杀人。

三小结

综上所述,在白人世界过着非人生活的女黑奴,在自己的黑人世界总算过着作为女人的日子。然而,这种令人欣慰的事情是相对的。因为从根本上说,她们是主人的财产,随时面临着苦难的深渊。

比较正常的家庭生活的甜味和奴隶生活的苦味,自由成了她们惟一的企盼。即便像菲力斯·惠特勒这样杰出的女黑奴诗人,她也强烈地渴望自由。虽然在主人家里,惠特勒因才华出众备受宠爱,比如她只分配很轻的活,可以随意去拜访波士顿的社会名流,可以在床边安放一盏灯、一支笔、一本信笺,有时她可以在房间里整夜用火炉取暖。总之,她可以享受到小姐般的待遇, 然而她还是要自由(注: PaulEngle,Women in the American Revolution.FollettPublishing CompanyChicago, 1976, p.97.)。

着名的女英雄哈丽特·塔布曼更是追求自由的典范。她自己从马里兰州只身一人逃到北方获得自由后,又19次返回南方,将她的家人、邻居和其他黑奴共300多人通过“地下铁路”解救出来。当时, 她的人头被悬赏4万美元。

尽管由于地理知识的缺乏、路途的艰难遥远、以及显而易见的肤色特征,奴隶逃亡的可能性很小,但广大女黑奴还是毅然踏上为自由而斗争的漫漫征途。

  • 支付宝二维码 支付宝
  • 微信二维码 微信

版权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QQ:502164311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