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城计司马懿看穿了

导语:城中空虚,诸葛亮无兵可用,唯有以空城瞒天过海!竟然骗过老谋深算的司马懿!诸葛亮空城计真的骗过司马懿了吗?有人说空城计司马懿看穿了怎么回事?据悉,事实上,司马懿识破了诸葛亮的空城计,为什么不擒杀诸葛亮呢?这个还得慢慢道来,当时司马懿十几万大军包围了西城,而诸葛亮身边没有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带领的五千军队,也有一半运粮草去了,只剩2500名士兵在城里。

空城计司马懿看穿了

司马懿识破了诸葛亮的空城计,为什么不擒杀诸葛亮?熟读《三国演义》,我们知道蜀汉的诸葛亮和曹魏的司马懿就是一对死对头,诸葛亮北伐面对的对手就是司马懿。而,在第一次北伐期间诸葛亮因错用马谡而失掉战略要地——街亭,魏大将军司马懿乘势引大军15万向诸葛亮所在的西城蜂拥而来。在此,诸葛亮使出一场“空城计”:诸葛亮无兵迎敌,但沉着镇定,大开城门,自己在城楼上弹琴唱曲。司马懿怀疑设有埋伏,引兵退去的故事。

事实上,司马懿识破了诸葛亮的空城计,为什么不擒杀诸葛亮呢?这个还得慢慢道来,当时司马懿十几万大军包围了西城,而诸葛亮身边没有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带领的五千军队,也有一半运粮草去了,只剩2500名士兵在城里。不要说别的,派一支万人小队过去,也能够灭掉诸葛亮。

关键是诸葛亮自己披上鹤氅,戴上高高的纶巾,领着两个小书童,带琴,到城上望敌楼前凭栏坐下,燃起香,然后慢慢弹起琴来。而诸葛亮弹的《长河吟》给予司马懿足够的提示,让聪明的司马懿想到了什么。于是乎,不顾儿子的劝诫,下令掉头就跑了。

司马懿从诸葛亮的琴声之中听到什么,就这样放过了诸葛亮呢? 其实,司马懿听到了诸葛亮的处境堪忧。身为蜀汉权臣的诸葛亮,一人之上万人之下,把持朝政基本是全靠北伐这个理由支撑着,这是他们“光复汉室”的行动。而诸葛亮的北伐,无疑是没有任何成功的可能性,只会加速蜀汉的衰败,也会导致蜀汉的快速灭亡。一旦诸葛亮在此战命丧黄泉,那么司马懿将要面对的或许就不是自己熟悉的诸葛亮,又或许根本没有任何价值,就会被曹魏皇帝解除兵权,碌碌无为的苟延残生。

司马懿知道杀诸葛亮可谓是易如反掌,但是杀了之后,自己将要面对是权力的割舍。诸葛亮一死,蜀汉气数也算是到头了。蜀汉一旦被灭,司马懿的执掌军权的日子也到头了,这是司马懿万万不能接受的。因为曹氏宗族对司马懿防范非常严重,从曹操到曹睿时代,基本都是半利用半防范。

因此,这次“空城计”即使被司马懿识破了,司马懿也聪明的放了诸葛亮,从而使司马懿躲避了一次“狡兔死,走狗烹”的命运。所以,诸葛亮称赞司马懿,真乃知音啊!

空城计司马懿看穿了

公元228年的春天,祁山深处的西城异常宁静,大白天街上空无一人。只见城楼上有一人,头戴纶巾,焚香抚琴;城楼下有一人,带着15万大军,黑压压一片,甚是壮观。

这就是《三国演义》所讲述的空城计,似乎每个人都烂熟于心。

当时,司马懿正面临着一个艰难的选择:进城还是不进城。如果选择进城,成功了,可以活捉诸葛亮,要是不成功,反会被对方活捉。如果选择不进城,万一城里没有埋伏,就会错过活捉诸葛亮的大好机会。所以,司马懿在西城门前左右为难。

后来的事情比较明了:司马懿传下军令,前军变后军,后军变前军,往北山而退。司马懿被当成了诸葛亮的反面,被取笑、调侃,但人们往往忽略了他的谋略。

反常行为背后必定有意想不到的秘密

司马懿判断局势有一个重要的方法——看人要看一贯性,不能看临时表现,要看他的历史表现、长期表现。以司马懿的了解,诸葛亮的一贯行为是——谨慎。

试想一下,一贯谨慎的人,怎么可能大开四门?诸葛亮的这种反常行为,在管理学中有一句话,“反常行为背后必定有意想不到的秘密”。比如,《西游记》里唐三藏遇到的那些妖精。妖精的一贯行为是什么?青面红发、巨齿獠牙、见人就吃。可是你再看,妖精看见唐三藏是什么表现?千娇百媚、燕语莺声,既漂亮,又温柔。你说妖精为什么在唐三藏面前这么反常?一句话,它想吃唐三藏的肉啊。

司马懿就是用这样的思维模式来判断诸葛亮的。而且,诸葛亮也知道司马懿是用这种思维方式来判断自己。因此,司马懿最终还是没有冒险进城,那他这个选择对不对呢?

此次,司马懿与诸葛亮交手,他所面对的局势可以用“危机”二字来形容。诸葛亮这次出兵那是节节胜利,赵子龙斩了曹魏五员大将,诸葛亮占领了安定、南安、天水三郡,打败了夏侯懋、曹真、郭淮,席卷了整个战场。曹魏政权没办法了,才急调司马懿到军前临时指挥战斗,所以形势特别危急。而且算算部队就可以知道,此时司马懿手里的部队和大将都没有诸葛亮多。在这种被动的情况下,能把诸葛亮逼退,就已经算是非常成功了。所以,如果选择进西城,万一中了诸葛亮的埋伏,反倒会葬送自己辛辛苦苦得来的胜利成果。

正史中记载,当时的司马懿在魏国遭到了诸多排斥以及猜忌,在政局紊乱的魏国,司马懿需求稳定本人的位置。而诸葛亮是最能烘托司马懿重要性的关键性人物!司马懿既不能让诸葛亮的权力过于庞大,又不能让诸葛亮没有一点军事实力,只需求将蜀汉紧缩在蜀地,就是最好的场面。对司马懿而言,假如让蜀汉坚持这样相对的实力,也是变相的加重本人在魏国的位置。

其实司马懿的志向并不在于灭蜀,而在于代魏,想吞并八荒,一统天下。为何诸葛亮死于五丈原之时,曹魏不引兵进攻蜀汉呢?毕竟这个时分,蜀汉是最虚弱的时辰,曹魏趁蜀国政局不稳之时大举伐蜀也是最好的机遇。其主要缘由就是,司马懿担忧本人灭蜀之后,就成了第二个韩信了。其次就是仓促深化蜀国腹地作战,也有一定的风险。所以司马懿家族在掌控魏国全局之前,是不可能灭蜀的,也是不可能杀诸葛亮的。

六出祁山

司马懿究竟还是有本人的考量,为了大计,让诸葛亮的计策胜利又如何?其实诸葛亮本人心里也分明司马懿的处境,也晓得司马懿想要什么,而诸葛亮又何尝不是第二个司马懿呢?他们两个的处境何其类似?司马懿需求诸葛亮“六出祁山”来发挥本人的才干,稳定本人在曹魏的位置,而诸葛亮则需求借司马懿的抵御来做相父的位置!最后不是有司马懿听闻诸葛亮死后,七天没吃饭,哭的死去活来吗?(呵呵)

我们在这里不议论司马懿与诸葛亮孰强孰弱,事后诸葛亮的事,谁都能点评。但是从历史结局的角度上看,最终成功的是司马家族,毕竟魏国最终灭蜀,而司马家族也代魏胜利。

  • 支付宝二维码 支付宝
  • 微信二维码 微信

版权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QQ:502164311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