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邓大军进击中原 三军“品字形”是如何遂演变成的呢?

刘邓大军进击中原 三军“品字形”是如何遂演变成的呢?刘邓大军是指以刘伯承、邓小平为首的大军,是中原野战军的别称。

刘邓大军是指以刘伯承、邓小平为首的大军,是中原野战军的别称。刘邓大军进击中原,三军“品字形”是怎么来的?很多读者对此深表疑惑,那么今天不妨随小编一起来看看!

1946年9月16日,中央军委在《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指示中提出“集中兵力各个歼敌的原则,以歼灭敌军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不以保守或夺取地方为主要目标”。在这一战略原则指导下,解放军各大野战兵团扔掉株守包袱,最大限度地机动和集中兵力,从而打出了一系列漂亮的歼灭战,在解放战争的第一年中歼灭国民党部队112万人,其中正规军97个半旅共78万人。

但野战军捷报频传的同时,各解放区却忍受着最痛苦的煎熬。“不计一城一地之得失”解放了野战军,但也把根据地推向了噩梦。抗战末的19个大解放区(陕甘宁、晋察冀、冀热辽、晋绥、晋冀豫、冀鲁豫、山东、苏北、苏中、苏浙皖、淮北、淮南、皖中、浙东、鄂豫皖、广东、琼崖、河南、湘赣),至1947年中仅剩下陕甘宁、晋察冀、冀热辽、晋绥、晋冀鲁豫、山东等6区还能支撑野战兵团作战,且其中4个解放区都丢掉了首府(冀热辽之承德、晋察冀之张家口、山东之临沂、陕甘宁之延安)。晋冀鲁豫解放区也丢失了46座县城(包括原冀鲁豫解放区首府菏泽),该根据地所控制的人口减少了600万以上,下辖之豫皖苏区全部沦陷,冀鲁豫区仅存4县,太岳区16个县城被占7座,太行区在豫北仅存3个腹地县,就连情况最好的冀南区也丢失了大名、临漳两座重镇。

一方面,解放军的规模在迅速扩大(解放战争爆发时为127万人,至1947年2月为168万人,至7月为195万人);但另一方面,供养军队和维持战争的根据地(尤其是遭到重点进攻的山东和陕甘宁)却即将油尽灯枯。这与红军第四、五次反“围剿”作战的形势已极为相似——虽然红军在局部作战上握有主动权,但战略上的防守势态始终无法打破。红色政权的经济实力随着根据地的缩小和被蹂躏而迅速下滑,尽管没有输掉任何一场重要的会战,最终仍被浩大的战争消耗所拖垮。

至1947年年中,一个必须做出战略抉择的临界点到来了。是再来一次博古、李德式的“御敌于国门之外”,还是以主力跳出外线作战,把战火烧进拥有三万万人口的国统区?

在7月21日召开的小河会议上,中央通过了毛泽东关于“三颗战略棋子”的决议——第一步棋是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跃进大别山;第二步棋是以陈赓、谢富治兵团渡黄河进入伏牛山,经略豫西;第三步棋是以粟裕率华东野战军主力一部渡长江南下开辟浙闽赣。

这个外线作战构思,其实早有蓝本。在第四次反“围剿”末,中革军委就曾酝酿过一套跳出外线的战略方案。但受制于当时“御敌于国门之外”的“左倾”错误路线,该方案未敢于投入主力兵团,仅遣出两支偏师,以方志敏等率红十军团以“北上抗日先遣队”名义突入国统区腹心之浙皖边地区,萧克率一部北出南浔路。由于这两支部队实力都很弱,最终均未发挥预期作用,既没能开辟出有价值的根据地,也没能分散或牵制围剿中央苏区的敌军。最后,方志敏部还在皖南怀玉山遭受重大损失,方志敏被俘牺牲,仅参谋长粟裕率少量部队突围。

小河会议方案,则大手笔地决定投入晋冀鲁豫和华东两大野战军的三支主力兵团,气魄和决心较之当年有天渊之别。

而这三步棋中,又以刘邓率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出击中原和粟裕兵团渡江作战最为重要。不过,对于外线出击的战略设想,刘邓和粟裕的反应又各不相同。

 

刘邓大军进击中原 三军“品字形”是如何遂演变成的呢?刘邓大军是指以刘伯承、邓小平为首的大军,是中原野战军的别称。

在晋冀鲁豫野战军方面,早从1946年底起,中央就已多次致电刘邓商讨外线出击方略。“内线作战,歼灭敌人一半左右,失地大部收复之后,应照前计划以主力向中原出动”(1946年10月29日电)、“来年春或初夏向中原出击”(1946年11月13日电)、“根据现在情形,打退敌战略进攻和自己的必要准备,战略出击须在今年六月或更迟一点”(1947年1月2日电)。后由于“我五师(即中原突围部队)在陕南、豫西、鄂西非常困难,如你们出动过迟即有失败之危险”,中央军委又于1947年1月18日要求刘邓提前于5月间以主力出击中原。但终因中原突围部队无法继续支撑,相继退出豫鄂陕和鄂西北,故3月6日中央军委又告刘邓推迟转入外线作战时间,而以在黄河以北解决王(仲廉)孙(震)集团,并调动吴绍周指挥之两个师到黄河北歼灭之,再南下陇海线为宜。最终外线作战方案于5月8日定论,“刘邓军仍按中央辰支(5月4日)电,争取于巳东前(6月1日)休整完毕,巳灰前(6月10)日前渡河,向冀鲁豫区与豫皖苏区之敌进击,第二步向中原之敌进击”。刘邓回电称准备不及,要求推迟至6月底出击,得到中央批准。

而在华东方面,用兵一贯行险的粟裕,却对渡江开辟新战场表现得极为谨慎。他委婉地向中央表达了自己的不同意见,认为华东部队渡江插入闽浙赣边作战的时机还不成熟,建议留在江北再打几个歼灭战为宜。作为当年“北上抗日先遣队”仅存的军事领导人,粟裕对这种无后方的长距离跃进作战之困难是有切身体会的。而最后的事实也证明,粟裕的忧虑并非没有道理。

最终,中央军委接受了粟裕的意见,即华东主力暂不渡江,而以一部转入中原战场协助刘邓作战。于是“两军过河,一军渡江”的战略构想,遂演变成为三军“品字形”出击中原。

  • 支付宝二维码 支付宝
  • 微信二维码 微信

版权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QQ:502164311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