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后 毛主席去外地视察时 为什么总是带《老子》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主席去外地视察时,为什么总是带着《老子》

在中国古代的百家学说中,老子的道家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老子因其思想深邃而被尊为道教始祖,也被西方誉为东方三圣之一,世界十大思想家之一。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全球发行量最大的书是《圣经》,第二本是《老子》,也叫《道德经》。老子的思想早已突破国界,成为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毛主席熟悉历史,高度尊重老子及其思想。据研究,毛主席不到20岁就开始接触《老子》,还在他的读书笔记中写了一句《老子》:“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后来毛主席还评论说《老子》不仅是哲学书,还是军事书,也是政治书,其中的思想和智慧特别值得品鉴。

根据马叙伦的《老子校诂》记载,毛主席曾经说过:“ 《老子》 这部书乃是唯心主义的,但包含丰富的辩证法思想。它对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的一些现象,特别是战争的规律作了概括和总结,所以它也是一部兵书。”

1936年12月,毛主席写了一篇《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集中论述战略退却问题,强调:“关于丧失土地的问题,常有这样的情形,就是只有丧失才能不丧失,这是‘将欲取之必先予之’的原则。如果我们丧失的是土地,而取得的是战胜敌人,加恢复土地,再加扩大土地,还是赚钱生意。”

在这段话里,毛主席引用了老子的“要取就要修”的策略。

在《老子》,第36章说:“将欲翕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从辩证法的观点来看,失去其实是为了获得,退缩其实是为了进步,弱势一方处于守势,会产生一种弹性,而强势一方看到对方就处于守势,摧毁对方的欲望就会膨胀,膨胀之后就会爆发,导致由盛转衰的变化,最后变得自卑。

1945年3月,毛主席再次引用《老子》中的观点,说明八路军、新四军粉碎国民党反动派在抗日时制造的各种摩擦的问题。毛主席在总结成功经验时讲了三点,引用了三本书里的三句话:“首先要感谢老子,第一条出自 《老子》 ,不为天下先,后发制人,不先发制人;第二条出自 《左传》 ,退避三舍,你打边区,我先退,一舍三十里;第三条出自 《礼记》 ,来而不往非礼也。”

其中,毛主席总结的第一条就是从《老子》开始的“不要天下第一”、“先发制人”的思想,这也成为新中国成立后实施积极防御战略的第一原则。

一九四五年四月二十四日,在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毛主席谈到当时面临的困难,再次强调:“我和国民党的联络参谋也这样讲过,我说我们的方针第一条,就是老子的哲学,叫作‘不为天下先’。就是说,我们不打第一枪。”

其实“不为天下第一”不是不争,而是用老子的观点,先弃后取,先退后争,采取理性、有力、克制的斗争策略。

此外,在1964年8月的一次谈话中,毛主席说:“我看老子比较老实,他说‘将欲夺之,必固与之’,要打倒你,先把你抬起来,搞阴谋,写在了书上。当然,阴谋也是智谋。”是一个道理,强调进与退,这是中国革命战争实践中的一种斗争策略和一种重要的军事思想。

不仅在军事上,在政治上,毛主席经常引用《老子》中的智慧。

1949年8月,毛主席写了著名的《别了,司徒雷登》。当时,中国面临的形势和困境非常复杂,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美国对新中国的封锁。面对这种困境,毛主席说:“多一点困难怕什么。封锁吧,封锁十年八年,中国的一切问题都解决了。中国人死都不怕,还怕困难吗?老子说过:‘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其实毛主席在这篇文章里写的这段话,既表达了他的愤怒,又不屑于美国的打压和遏制,甚至有着无所畏惧面对困难的崇高志向!

的确,这篇文章发表后,立即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斗志,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团结局面,起到了“一个字可以算十万兵”的作用。

毛主席爱读书,尤其是《老子》这本书。据毛主席秘书介绍,建国后,毛主席无论走到哪里都带着《老子》,有时还会带很多关于《老子》的书,比如1959年10月23日。

,毛主席外出视察时,就点名要带上“关于《老子》的书十几种”

1957年2月,毛主席在一次会议上,做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讲话,强调了工作方法的问题,强调我党领导全国人民搞建设,高级领导干部要视野广阔,对大家强调说:“我们必须学会全面地看问题,不但要看到事物的正面,也要看到它的反面。在一定的条件下,坏的东西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的东西也可以引出坏的结果。老子在二千多年以前就说过:‘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日本打到中国,日本人叫胜利。中国大片土地被侵占,中国人叫失败。但是在中国的失败里面包含着胜利,在日本的胜利里面包含着失败。历史难道不是这样证明了吗?”

其中“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这句话,就是出自《老子》,强调要用全面的、发展的、辩证的眼光来看问题,既要看到好的一面,也要看到差的一面。

1949年3月,毛主席在七届二中全会上给大家讲工作方法的问题,强调大家平时要多沟通,多交流意见,强调要“互通情报,这对于取得共同语言是很重要的”,讲到这里时,毛主席说:“有些人不是这样做,而是像老子所说的‘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结果彼此之间就缺乏共同的语言。”

可见,毛主席对老子的思想是非常熟悉的,并多次引用《老子》中的语句,来指导我党的工作。

(参考资料:《历史学者毛泽东》《毛泽东评史》《老子》《别了,司徒雷登》)

  • 支付宝二维码 支付宝
  • 微信二维码 微信

版权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QQ:502164311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