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如何反驳“亡国论”和“速战速决论”?

1937年7月8日,卢沟桥事变第二天,中共中央向全国发出电:“平金危在旦夕!华北有危险!中华民族危在旦夕!”决定中华民族命运的绝望斗争开始了。中国能赢吗?战争进程会如何发展?怎样才能打败侵略者?毛泽东以其崇高的战略眼光和卓越的政治智慧,科学地回答了这些关系到战争全局的问题,为取得最终胜利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图为1937年秋,八路军部队日夜奋战到华北抗日前线。来源:国际在线

面对侵略者的疯狂进攻,饱受战争之苦的中国人民渴望早日胜利,并在思考胜利的道路。当时“亡国论”、“速战速决论”等错误观点还有相当大的市场。中国的亲日妥协派口口声声说“中国的武器不如人民的好,会在战争中被打败”,极力散布“再战就要失败了”。这种悲观的妥协语气,让一些人感到困惑。一位来自毛泽东家乡的年轻学生从乡下给他写信:“我的亲戚们总是说:‘如果中国不能被打败,它就会灭亡。’真恶心。“而另一些人则幻想快速获胜。,淞沪会战指出,只要打三个月,国际形势一定会改变,苏联出兵,战争就能解决。台儿庄胜利后,有人被一时的胜利冲昏了头脑,认为徐州是“准决战”,是敌人最后的斗争。这种毫无根据的盲目乐观最终被残酷的战争现实击碎。

战争不仅是武装力量的较量,更是战略智慧的较量。毛泽东和“一贯估计中日战争是持久战” ,早在1936年7月与美国记者斯诺谈话时,就估计了抗日战争的形势,并强调了“日本必败,中国必胜”.

面对抗战初期中国军队的节节败退,毛泽东始终认为“最后胜负要在持久战中去解决”.为了拨开战争的迷雾,毛泽东夜以继日地致力于研究持久战,这是一个关系到战争成败的重大战略问题。他的保安回忆说:“主席写了《论持久战》,两天两夜没睡,一直在桌子上写啊写。当他累得昏昏欲睡写不下去的时候,被告知用一盆水洗脸,醒来继续写。我吃得不多,脸色也不好看。”“大概是初八初九的半夜,主席打电话给我,给了我一卷纸,让我过延河,送到清凉山解放社。过了两三天,解放社发来证明。董事长拿到之后,就没法放量了,日夜反复修改。”就这样,经过许多不眠之夜,毛泽东在陕北简陋的窑洞里写出了指导全国抗战的纲领性文件《论持久战》。从1938年5月26日到6月3日,毛泽东发表了一篇在国内外都有很大影响的《论持久战》长篇演讲。

毛主席在延安窑洞写了《论持久战》

针对“亡国论”、“速战速决论”等错误观点,毛泽东明确指出,“中国会亡吗?答复:不会亡,最后胜利是中国的。中国能够速胜吗?答复:不能速胜,抗日战争是持久战。”'s结论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毛泽东认为,战争问题中的唯心论和机械论的倾向,是一切错误观点的认识论上的根源,必须采用客观的观点和全面的观点去考察战争,才能使战争问题得出正确的结论。's结论有着客观的现实基础。本文通过对中日两国的历史地理、社会性质、经济形势和政治形势的比较,以及对世界形势和各国观点的分析,指出了中日两国的四个基本特征:敌强我弱,敌退步我进步,敌小我大,敌失道寡助我得道多助。

因为日本是帝国主义强国,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弱国,决定了日本的进攻可以在中国横行一时,中国却不能迅速取胜。但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是倒退的、不公正的,受到了国际反对派力量的牵制,而中国的反侵略战争是进步的、公正的,得到了广泛的国际援助。此外,日本是一个小国,负担不起

在如何进行持久战和如何取得最后胜利的问题上,毛泽东科学地预见到抗日战争将经历战略防御、战略相持和战略反攻三个阶段,并尖锐地指出:“http://

,因而就不能实现任何实际的战略指导与任何实际的抗战政策了”。毛泽东娴熟地运用对立统一规律研究抗日战争,指出:

敌强我弱是客观的,因而在战争的一定阶段上,敌人能得到一定程度的胜利,我们则将遭到一定程度的失败;然而,敌强我弱又是相对的、运动的,到了新的一定阶段时,就将发生弱强程度上和优劣形势上的大变化,而达到敌败我胜的结果。因此,中国由劣势到平衡到优势,日本由优势到平衡到劣势,中国由防御到相持到反攻,日本由进攻到保守到退却——这就是中日战争的过程,中日战争的必然趋势。

围绕抗日持久战,毛泽东还规定了一套具体的作战方针与指导原则,并明确提出“兵民是胜利之本”。“亡国论”和“速胜论”错误之处,是“唯武器论”,是战争问题中的机械论。《论持久战》中写道:

武器是战争的重要的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力量的对比,不但是军力和经济力的对比,而且是人力和人心的对比。动员了全国的老百姓,就造成了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造成了弥补武器等等缺陷的补救条件,造成了克服一切战争困难的前提。

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这一重大论断,为凝聚全民族空前斗志和磅礴力量、打败侵略者指明了航向。

▲抗日根据地民兵开展破袭战
毛泽东的深邃洞见与科学预见,有力批驳了“亡国论”“速胜论”,不仅指明了赢得最后胜利的光明前景,而且提出了打败侵略者的战略策略,极大增强了全国人民坚持抗战的决心和信心,为赢得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提供了根本遵循。
作者单位:国防大学政治学院

  • 支付宝二维码 支付宝
  • 微信二维码 微信

版权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QQ:502164311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