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盘点古人定情信物 花椒都能用来撩妹

今天又是一年一度的七夕节,在媒体和商家有意无意的渲染下,七夕已经变成了一个商家促销的节日,实际上在古代七夕不仅仅是所谓的“东方情人节”,更多的是女孩子们的节日,在这一天里女孩子们要向织女星乞求智巧,不过本文更侧重于在古人的定情信物上讲一讲,毕竟那是个连花椒都能撩到妹子的时代。

七夕节又名乞巧节,始于汉朝。相传农历七夕之夜,妇女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故称为“乞巧”,是源自于对自然的崇拜及妇女穿针乞巧。古代“牛郎织女”的故事在七夕这天重点在织女,织女被古代女子视为纺织业的守护神,因此女子通过一系列活动祈求自己有织女织作“天衣”般的高超手艺。古代七夕这一天,有穿针乞巧、投针验巧、种生求子、为牛庆生、晒书晒衣、拜织女、拜魁星、染指甲等习俗。

七夕、上元节,哪个才是中国情人节?

除了民间牛郎织女浪漫爱情故事的传播,最主要的原因是某些商家打着爱国的旗号,进行的炒作和营销,是消费社会的产物。然而古人真正的情人节其实是上元节,也就是元宵节。古代女子平日不被允许自由出行,在上元节一天却可以结伴游玩。灯会为古代男女提供了相识、约会的契机。有人说情人节是哪一天并不重要,现在中国是一个能把大部分节日都过成情人节的神奇国度。

【玉如意,皇家专属】古代宫廷里的不少地方都会摆放如意,以供帝后玩赏。如意在宫中是一种高贵的礼品,每逢皇帝即位、帝后生日等喜庆之日,王公大臣都要向帝后敬献如意。除此之外,如意还作为一种信物,在皇帝选后妃时,皇帝执如意,授予看中的女子,也有人把它称之为帝王之选。

【香囊,林黛玉用它来传情】香囊又名香袋、花囊,用丝线缠成,多种香味浓烈的中草药细末装入袋中。先秦时,年轻人见父母长辈要佩戴编织的香囊以示敬意。又因为香囊是随身之物,恋人之间也常常把它当做礼物相互赠送。《红楼梦》中,黛玉送给宝玉一个香囊,后来误会他送给了别人,赌气把正做的一个剪了,却不知宝玉已将它贴身佩戴,恋爱中的小女儿情态不能再明显啦。

【荷包,跟香囊其实是有区别的】现在,很多人认为香囊与荷包是一个东西,其实在古代,这二者还是有那么些区别的。香囊,主要在于“香”,荷包可以装零散的东西,古人把荷包作为定情信物的也很多。

【戒指,并非外来之物】戒指定情其实不只是西方的传统,这一习俗在我国同样由来已久。戒指有很多别称,如约指、指环、戒箍等。南朝刘敬叔《异苑》中记载,沛郡人秦树在冢墓中与一女子婚合,临别时,“女泣曰:与君一睹,后面无期,以指环一双赠之,结置衣带,相送出门”。到晚唐时,戒指渐渐由男女互赠变为只由男子赠与女子。由于戒指是定亲之物,所以古代未嫁的女子都不戴。

【簪,高端雅致,仙气十足】簪,古人用来插定发髻或连冠于发的一种长针,唐宋时期及以后各代,是发簪流行的盛世。唐代敦煌壁画中的众多妇女就是插满花簪的形象。它常是男士送给心仪女子的首选礼物,女子也经常将之作为定情信物送给情郎,很多凄美的爱情故事就因一支发簪而发生。

【钗、簪傻傻分不清楚】钗为珠翠和金银合制成花朵或其他造型的发钿,连缀着固定发髻的双股或多股长针,使用时安插在双鬓。“何以慰别离?耳后玳瑁钗”。钗不仅是一种饰物,它还是一种寄情的表物。古代恋人或夫妻之间有一种赠别的习俗:女子将头上的钗一分为二,一半赠给对方,一半自留,待到他日重见再合在一起。纳兰性德词中“宝钗拢各两分心,定缘何事湿兰襟”饱含与自己所爱分离的痛楚。

【花椒,不只是调(香)料】花椒是香料作物,因为多籽粒,含婚后“多子”寓意,因此春秋时男女有用花椒来作为定情物习俗。《诗经·陈风·东门》中,就讲到一个男子在舞会上收到姑娘送的一束花椒作为定情物故事。定情时就说好将来要生很多孩子,古人这样真的好直白!现在,如果有人送你花椒当礼物,你会是什么反应?

中国古代定情物讲究“情”而不讲究“物”,一块玉佩、一个香囊、一束秀发、甚至一枚瓜果,都可以作为定情物,表达自己对“情”之诉求。古人这么多有内涵有情调的礼物,顺手学几样,想分分钟搞定男朋友or女朋友,是不是有点思路啦?单身汪也能学得一手撩妹好技能呀!

  • 支付宝二维码 支付宝
  • 微信二维码 微信

版权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QQ:502164311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