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宣王出猎于社山发生了什么

齐宣王出猎于社山发生了什么

齐宣王到社山上打猎,社山的老百姓们都一起来慰问齐宣王。齐宣王说,父老乡亲们辛苦了,为了感谢你们,我下令这里的父老百姓的田地不用交税,百姓听了都感谢齐王,跪下来拜他,只有闾丘先生不这么做。

齐宣王剧照

齐宣王说,父老乡亲门嫌奖赏太少吗,好,你们在场的都不用来服兵役了,父老乡亲又纷纷拜谢,但是这闾丘还是不拜。这下齐王纳闷了,他说拜谢过的人可以先离开了,没有拜谢的请上前来,我说的话会让属下记住的,你们好好生活就好了。

齐宣王问为什么我两次赏赐你都不拜谢呢,难道是本王做的不对,不应该赏赐咯,闾丘先生就说,我听说大王今天要来,早就和乡亲们出门远迎,我想大王让我长寿,大王让我变得有钱,大王让我变得受人尊敬。

齐王说,你的生死是上天决定的,我不能让你长寿;我的国库虽然富足,但那是要来救济百姓的,我不能让你变得有钱;我朝中的大官都有所属了,小官地位卑贱,不能让您受人尊敬。

闾丘先生说,大王您言重了,这些都是我们不敢奢望的,我希望大王能选择行为有修养的人做官吏,制定公平的法律政策,这下我们就可以长寿;无论一年四季,都要按时救济,不要劳烦我们百姓,这样我们就可以变得富足了;大王您发出命令,让年纪小的人多多尊敬年纪大的人,这样就可以让我们受到尊敬了。

您下令赏赐我们不用纳税,这样国库就会空虚,就不能救济百姓,您下令我们不必服兵役,那府里就没有人可以差使了。齐宣王说,您说得对,可以请你做我的宰相吗?

香居谏齐宣王发生了什么

齐宣王在造大宫殿,大的足以覆盖数百亩地,改好后的宫殿可以容纳下三百多间屋子,在当甚至是历史上都是比较罕见的大工程。

齐宣王画像

也只有齐国这样的大国才有实力完成这宏大的工作量,凭借齐国的大国地位和雄厚的国力,工程有条不紊的进行,就这样持续了三年。

三年来,负责建造的百姓是几乎没有歇息,负责监管的官员也寸步不离,因为这可是齐宣王下令修筑的啊,但是由于工程量过去强大,三年过去了,还没有建造完成,当时齐国虽说是大国,但还是为各种问题困扰,如何继续发展壮大自己,如何在诸侯国中树立威信,如何将老大的地位进行到底,都是齐国应该考虑的。

但是在宫宫殿建造的过程中,居然没有一位大臣向齐王提出意见,如今的齐国已经是满负荷预转了,还要忙着再建筑宫殿的话必然引起不满。

香居就向齐宣王谏言,荆王放弃了礼乐制度,他贪图享乐,荒诞淫欲,我斗胆请问齐王,您认为当时的荆国是有君主的吗?

齐宣王说没有皇帝,他们的君主不问国事,怎么叫做还有皇帝呢!那我再问齐王您认为荆国内有好的臣子么,齐王说也没有,作为一位忠心的臣子,在帝王犯错之前就应该提出来,这不是合格的臣子。

香居又说,现在君王在建造宫殿,但是三年了还没有修成,但是您的大臣中没有人敢进谏,你认为自己的臣子合格吗。

齐宣王说,是不合格,我也没有好的臣子。香居说既然大王您这样认为,那我也只能告退了,说着快步走出。

齐宣王突然反应过来,忙说先生留步,我哪里是没有好的臣子,是我没有意识到,先生为什么这么晚才来点化我。

他找来尚书,快帮我记下来,某年某日我没有遵从先王的教诲,兴修工程,劳民伤财,是香居先生提醒我了,让我停止这种做法。

齐宣王王后生平简介

钟无艳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丑女,但她却是齐宣王的王后。齐宣王算是比较有政绩的君王,他虽然没有采纳孟子的仁政,但是一直将孟子留在身边,但是民间记住这位帝王应该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的夫人钟无艳。

齐宣王王后

钟无艳的长相是在是太丑了,《烈女传》中将她的形象描述的比较到位,这钟无艳额头向前突,双眼向下凹,鼻孔向上翻翘不说,脑袋还特大,头发也少,颈部喉结比男人的还要大,而且是个佝偻腰,胸部奇大,皮肤黑红,怎么样也不是一位美人的形象。

钟无艳看到齐宣王在发榜招贤,就接了榜想去碰碰运气,她告诉守卫,自己是齐国最优秀的女人,我可以为齐宣王管理后宫。

齐宣王求贤若渴,又是一位女子,能有这样的远大抱负必定来头不小,急忙召见,当钟无艳走进宫殿时,大家看到这般相貌的人,都笑钟无艳没有自知之明。

哪知钟无艳展示了隐身术的绝技,让在场的人大为惊叹。之后钟无艳展示了她对于齐国政治局势独特的见解,她指出齐王周围没有好的大臣,百姓也没有诚恳跟随的意思,年纪大了却没有立继承人,不注重对后代的培养,自己还成天和后宫一起玩,这样下去,齐国必亡。

齐王听了非常感慨,没想到如此丑陋的女人,心境竟然是如此的明白事理。齐宣王开始改变自己,他改变了自己的一些坏习惯,最令人吃惊的是他让钟无艳成为自己的王后。齐国在齐威王手中得到进一步加强,很大一部分原因和钟无艳有关。

钟无艳已经不再是一个历史形象,她身上的丑陋也不再是长相上的缺陷,而是成了一种文学的符号。

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怎么回事

齐宣王问,商汤曾经流放过夏桀,周武王也曾江讨伐了纣王,历史上有发生过这样的事吗?

齐宣王问曰汤放桀

孟子说,好像传闻中是这样记载的,应该是有发生过的。

齐宣王就问,那我就奇怪了,不是说臣子要与君王一同共事,臣子要辅佐君王完成天下一统的吗?为什么作为臣子的会以下犯上,将君主杀死呢?

孟子说,那些杀害有仁德的人被统一称作贼子,因为他们置国家利益不过,只图自己享乐;那些杀害有仁义的人被统一称为作残,因为他们不仅不懂仁义,还阻碍他人推行仁义之法,这是违背大势所趋的。

这一帮贼残的人我们称之为匹夫,夏桀在政治上亲近小人,远离君子,他刚愎自用,听信谗言,让整个王朝内乱不断,民不聊生,他在位时期,正直的人纷纷离他而去最后夏桀王众叛亲离。

商纣王荒淫无度,只顾自己享乐,不管朝中大事,有人想要谏言,却被残忍杀害,文武百官,城中百姓没有不恨他的,酒池肉林的商纣王失去大家信任,失去人心,最后连王位也一起断送了。

我只听说过商汤和周武王杀过匹夫之辈,但是要说这是诛杀君王的大罪,我还真不能这样说。如果君王不能做到严于律己,不能做到虚心纳谏,对于仁的态度不坚定,那么迟早会落得和夏桀、纣王一样的下场,我不承认他们是君主,不知道齐王您怎么看。

揭秘齐宣王最爱听多少人吹竽

古时候,齐国的君主齐宣王喜欢音乐,特别喜欢听吹竽,他手下有三百多个吹竽特别厉害的人,齐宣王对他们评价很高。

齐宣王使人吹竽

齐宣王喜欢热热闹闹的,很讲究排场,属于特别爱慕虚荣,特别爱显摆的人,他总想着法子要在人前展示自己作为国君的威风,正好这几百号人的乐队再适合不过了,所以每次听吹竽的时候,齐宣公总会叫上这三百人一起演奏,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这三百人的大部队浩浩荡荡的,正好满足了齐宣王的虚荣心,有个名叫南郭的家伙,听说齐王喜欢听合奏,脑子一激灵,觉得这是一个赚钱的好机会,就到齐宣王那边,美言了自己一番。

大王啊,我吹竽的技术可是一流的,听我吹竽的人没有不被感动的,就算是飞鸟和野兽听了也会随着乐曲声翩翩起舞,花朵和小草听了也会随着节拍摆动身躯,我想要把自己的绝技献给您,来让乐队更加出色。

齐宣王听了当然开心,能有这样一位吹竽高手在乐队里,这下看谁再说我的乐队奏出的音乐不好听。

这以后,南郭先生就跟着三百号人随齐王到各地去演奏,和大家拿着一样的待遇,日子过的可舒坦了。

其实南郭先生压根就不会吹竽,每次演奏的时候,他就拿着竽在队伍里充数,人家摇晃身子他也摇晃身子;人家摆头他也摆头,还不忘演出一副动情的样子,面部表情可以用生动形象来形容了,而且这样看起来,他似乎比别人吹的还要用心,还要投入。

齐宣王使人吹竽讲了什么

不会吹竽的南郭先生在齐宣王的乐队里滥竽充数,竟然也能拿到和乐队成员一样的赏赐,但是到了要到自己本领来证明自己的时候,南郭先生就只有逃跑的份了。

齐宣王使人吹竽漫画

齐宣王讲求排场,每次听音乐的时候,都要找一大帮人一起演奏,齐宣王听吹竽的时候,一定要找三百个人一起吹,不为别的,就是因为这样能在诸侯国中树立自己威信,这样就让一些擅长耍小聪明的人钻了空子。

南郭先生根本不懂吹竽,但是他听说齐宣王有这个喜好,自信心就来了。来到齐王面前,南郭先生把自己高超的吹竽技巧说了一遍,齐宣王很开心,而且给南郭先生的待遇和一同表演的人一样。

其实,南郭先生只是拿着竽装样子,别人摇晃身子他也摇晃身子,别人摇头他也摇头。别人在吹竽他却在表演。

但是好景不长,过了几年,这位爱听吹竽合奏,讲究大排场的齐宣王去世了,他的儿子齐闵王即位,他也爱听吹竽,但是喜欢听独奏,于是齐闵王就下令,让原先三百人的乐队里,轮流来表演。

这下可把南郭先生急坏了,他不会吹啊,就想策略怎么样才能蒙混过关,这思来想去也没什么好办法,眼看自己表演的日子就要到了,要是被发现了那可就是欺君之罪了啊,他觉得自己没什么机会再混下去,就连夜卷铺盖走人。

南郭先生的故事告诉我们,要实事求是,弄虚作假总要有暴露的一天。

  • 支付宝二维码 支付宝
  • 微信二维码 微信

版权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QQ:502164311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