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生前恶行致死后陵墓被疯狂挖掘

慈禧是晚清时期实际的统治者,她生前生活极其奢华,死后更是把无数金银珠宝带入陵墓。慈禧陵于同治十二年动工,共花费白银227万两,耗时六年建成。但是光绪二十一年,慈禧又以年久失修为由,下令重修陵寝。

网络配图

这次重修长达十四年之久,一直到慈禧死前的几天才完工。重修之后的陵寝地面建筑富丽堂皇,堪称清代帝王后妃之最,就连房梁和天花板上的彩画都是直接在木板上直接涂饰金粉,图案也设计成了最高等级的金龙和玺。

光地面建筑就如此招摇,慈禧陪葬品的丰厚程度可想而知。一生穷奢极欲的慈禧太后,可谓是强取豪夺几乎把天下的宝藏都集中在她一人身上,光是压棺的珍宝就塞满整个棺木。

网络配图

慈禧太后死后,她最宠信的太监李莲英依据她的遗嘱,将事先准备好的大量珍贵的陪葬品放入棺中。完成所有慈禧的吩咐后,李莲英就告老还乡了。但是,慈禧太后万万没想到,李莲英死前的一个举动竟成了她死后不得安宁的一个重要原因。那一本李莲英亲述,侄子执笔的《爱月轩笔记》,记录了大量慈禧太后的随葬品,包括摆放的位置都十分详细。

网络配图

1928年,长期没有军饷的孙殿英动了盗取清陵应急的年头,于是他率部下把苗头对准据说陪葬最丰厚的慈禧陵和乾隆陵,而《爱月轩笔记》更是让孙殿英坚定盗取慈禧陵的念头。把慈禧陵炸开之后,孙殿英和部下都被大量的珍宝惊住了,在绝对的利益之下还有什么可怕的。于是就把慈禧棺中的珍宝洗劫一空,就连慈禧口中含着的夜明珠也被拿走,慈禧的脸还挨了一刀,最终孙殿英把慈禧的珍宝全部掳走,衣服都拔了,只留下一个裤衩,尸身也给扔到棺外。慈禧的后人听说陵寝被盗,气愤也无可奈何,只得重新将她安葬。

慈禧太后恐怕也没有想到,她英明一世,威武一生,却不曾想死后却被盗墓贼盯上了,以至于死后都不得安宁。她从没想过,她的那份遗嘱酿成大祸,更不曾想到李莲英临死会把她的随葬品都记录下来了平白死后还遭了那么多罪。

363年4月16日,南朝刘宋开国皇帝刘裕诞生。东晋至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军事家,南朝刘宋开国皇帝(420年—422年在位)。

宋高祖武皇帝刘裕(363年4月16日—422年6月26日),字德舆,小名寄奴。祖籍彭城郡彭城县绥舆里,生于晋陵郡丹徒县京口里(今江苏镇江),西汉楚元王刘交之后。

自幼家贫,初为北府军将领。自隆安三年(399年)后,对内平定孙恩和桓玄,消灭桓楚、西蜀、卢循、刘毅、司马休之等割据势力,使南方出现百年未有的统一局面;对外消灭南燕、后秦等国,降服仇池,又以却月阵大破北魏,收复淮北、山东、河南、关中等地,光复洛阳、长安两都。即位后,又派兵南征林邑国,使其全境归附。

网络配图

永初元年(420年),刘裕代晋自立,定都建康,国号“宋”,史称刘宋或南朝宋。执政期间,吸取前朝士族豪强挟主专横的教训,集权中央,抑制豪强兼并,实施土断,整顿吏治,重用寒门,发展生产,轻徭薄赋,废除苛法,亲自听讼,振兴教育,策试诸州郡秀才,举善旌贤,并多次遣使访民间疾苦,改善政治和社会状况,终结了门阀专政的时代,奠定了南朝“寒人掌机要”的政治格局。他对江南经济的发展,汉文化的保护与发扬有重大贡献,并开创了江左六朝疆域最辽阔的时期,为“元嘉之治”打下坚实的基础。被李贽誉为“定乱代兴之君”,也被称为“南朝第一帝”。

永初三年(422年),刘裕计划出征北魏,结果还未来得及出兵,便于同年病逝,享年五十九岁。庙号高祖,谥号武皇帝,葬于初宁陵。著有《兵法要略》一卷,今佚。

  • 支付宝二维码 支付宝
  • 微信二维码 微信

版权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QQ:502164311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