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为什么不救庞涓

导语:庞涓孙膑同是鬼谷子的学生,为何分别对待!庞涓废了孙膑两条腿,而孙膑至庞涓于死地!两大弟子相斗,鬼谷子为什么不救庞涓?孙膑天资聪颖,能融会贯通且悟性极高,而同为鬼谷子弟子的庞涓虽然也是一个聪明人,但对于鬼谷子传授的兵法却经常浅尝辄止,不求甚解,这也是庞涓在日后与孙膑对垒中总是处于下风的原因。庞涓出仕魏国,效力于魏惠王,是魏国的大将,因为心中忌惮孙膑的才能,于是将身在齐国的孙膑请到魏国,欲将其陷害。

鬼谷子为什么不救庞涓

有时候,明明是谎言,但是有人就是愿意相信。真相的残酷,让人宁愿相信谎言。可能是相信谎言的成本更低,虽然很多人都打着追求真理的旗帜。但对于鬼谷子的一些谎言,我们不得不戳破。

鬼谷子的骗局一:孙膑庞涓是鬼谷子的徒弟

其实并没有史料记载孙膑和庞涓是鬼谷子的学生。这个传说开始于明朝末年,著名小说家冯梦龙写的《东周列国志》里第一次把孙膑、庞涓列为鬼谷子的弟子写进小说里,自此原本是文学作品里杜撰的故事,变成了传说,然后变成了谎言,最终成为了骗局。

鬼谷子的骗局二:鬼谷子其实不能用来算命

现代网上流传了很多关于鬼谷子算命的广告,甚至还有所谓的《鬼谷子算计》,其实通读鬼谷子全书,里面主要内容是关于游说的方法和技巧。并没有什么四柱、八卦,天干、地支,聪明的算命先生掐准了人们对于鬼谷子知之甚少,以及鬼谷子给人的神秘感,所以用鬼谷子算命。其实如果真是算命的话,鬼谷子的确善于揣摩人心,但是为游说服务的。并没有唯心主义,纯粹是心理应用技巧。

鬼谷子的骗局三:张仪的年龄其实比苏秦大

司马迁的《史记》,及西汉成书的《战国策》,虽然记载了他们是鬼谷子的弟子,但其实时间线是有问题的。根据马王堆出土的文物显示,其实张仪的年龄比苏秦大,而且张仪的主要政敌不是苏秦,而是公孙衍。按照最新考古结论,张仪可能比苏秦大40多岁。

鬼谷子为什么不救庞涓

孙膑天资聪颖,能融会贯通且悟性极高,而同为鬼谷子弟子的庞涓虽然也是一个聪明人,但对于鬼谷子传授的兵法却经常浅尝辄止,不求甚解,这也是庞涓在日后与孙膑对垒中总是处于下风的原因。

庞涓出仕魏国,效力于魏惠王,是魏国的大将,因为心中忌惮孙膑的才能,于是将身在齐国的孙膑请到魏国,欲将其陷害。

魏惠王自然很赏识孙膑,更何况还是魏国大将庞涓推荐的人物,于是厚待孙膑,将其封为副将。可是背后庞涓却在魏惠王面前说孙膑怀有二心,认为其身在魏国心在齐国,并且设下圈套让全无察觉的孙膑误入其中,最后被施以膑刑,剐其膝盖骨又在脸上刺字,将他打入牢中,想让孙膑与世隔绝,彻底掩盖他的才能,为自己今后的仕途铺平道路。

孙膑

孙膑受刑后为掩人耳目装作疯了的样子,庞涓见他如此便放下了戒心,直到后来齐国使臣来到魏国,暗中窥见孙膑的惨状,认为他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于是将他带回齐国。

到了齐国,齐国的大将田忌非常赏识孙膑,在与齐国众公子的赛马比赛中,孙膑让田忌加大赌注,通过对上、中、下三个等级马匹的合理分配,最后以一败两胜赢得了齐威王的重金,得到了齐威王的赏识。

自此,孙膑从受刑到被重用,人生的格局发生了巨大的逆转,而庞涓除了学艺不精,心术不正之外,在战场中也过于轻敌和冒进。

出身,我们无法选择,教育,我们也只能被动接受,性格,是潜移默化形成的,我们只能慢慢修正,恐怕,我们自己真正能够选择的,只有自己的道德品行了。

笔者相信,冥冥中自有天意,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坏人欺负好人,好人依赖上天,上天惩罚坏人。从人的一生的来看,还是好人终有好报,好人真的会一生平安。做好人,行善事,才是人间正道。

鬼谷子为什么不救庞涓

鬼谷子,叫王栩,东周战国时代卫国人,人称王禅老祖。著有《鬼谷子》及《本经阴符七术》传世。

鬼谷子之所以利害,就是教出了四个徒弟,各个都是栋梁之材,孙膑和庞涓二人学的兵法战阵,二人学成下山,庞涓得到魏国重用,被任用为元帅,庞涓很利害。训练军队,魏国一时兵强马壮。庞涓和孙膑交好,孙膑就投奔庞涓,庞涓妒忌孙膑,恐孙膑威胁自身地位,就设计陷害孙膑,把孙膑两条腿给废了。

孙膑逃到齐国,被齐国任用,齐魏两国交兵,庞涓兵败自杀。本来将士死与疆场,无可厚非,但庞涓与孙膑二人为了权力与地位,不惜兄弟相残。缺乏磊落与光明,实在令人惋惜。

苏秦和张仪学二人学的纵横之术,学业完成后,苏秦分析天下大势,先是跑到秦国,想在秦国一展抱负,但是不被秦王采纳。又跑回家,又研究了姜太公的阴符一阵子,周游列国,被燕王重用,以六国连纵对秦之策打动了六国,合力对秦,一时把六国给团结起来了。

秦国而很震动,后来与燕国后宫有染,害怕败露就向燕王献计,去做齐国卧底,就到了齐国担任齐相国。此时六国也是貌和神离,加上张仪事秦败坏六国合纵,利用六国间的矛盾说服六国横向讨好秦国,六国合纵基本上瓦解了。苏秦在齐国专权得罪了不少人,被人刺杀。死之后,齐国才知道苏秦是燕国卧底。

张仪运用巧舌鼓动六国事秦,的确为秦国争了不少地,秦武王上台后,不喜张仪为人,张仪自知在秦国待不住了,向秦国献计,去到魏国,齐王憎恶张仪必伐魏,秦可趁机图韩。果然张仪到了魏,被任为相国,齐王果然要伐齐,但张仪又说服齐国未伐魏。自此张仪在魏一直到病死。苏秦张仪二人虽巧舌如簧,虽然在政治上达成了一些成效,但心性狡诈,贪图权力与地位,为人所不齿。四个弟子,除了孙膑之外,其它三个都是贪图权力,缺乏仁义忠勇精神,完全有悖道家精神。

  • 支付宝二维码 支付宝
  • 微信二维码 微信

版权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QQ:502164311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