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阿斗真的是废物吗

导语:诸葛死,蜀汉亡,阿斗降,不思蜀!都说扶不起的阿斗,可是历史上刘阿斗真的是废物吗?先说刘禅当上皇帝后的表现,史书上并没有说什么,只是说他十分尊敬诸葛亮,事无巨细均会先问过诸葛亮,而诸葛亮对刘禅的评语是“朝廷年方十八,天资仁敏,爱德下士。”在刘禅时期,诸葛亮六出祁山伐魏,而刘禅其实真的没拖过后腿,要知道在后来的时候,汉朝已经灭亡一代人了,

刘阿斗真的是废物吗

三国时期蜀汉政权的创建者刘备病死后,他的儿子、十七岁的刘禅被扶上了皇位,这位蜀汉后主为人懦弱愚钝,不思治国理政,诸葛亮等辅佐他的老臣们只好干着急。眼看着蜀国朝政腐败、江河日下,最终兵败国亡,落得寄人篱下、苟且偷生的下场。自从裴松之注《三国志》说到刘禅是“凡下之主”,又经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加以艺术的虚构和渲染之后,刘禅在人们的心目中便成了庸主的典型,“扶不起的阿斗”成了对庸人的戏称。事实果真如此吗?征之史乘,许多人认为并非如此。

《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裴注载有刘玄德敕刘禅遗诏,诏曰: “射君到,说丞相叹卿智量,甚大增修,过于所望,审能如此,吾复何忧!”诸葛亮并非阿谀逢迎大臣,刘禅亦非喜以虚辞誉儿之主。他们说刘禅的“智量”“甚大”,总该不是自欺欺人吧。事实上也是这样。刘禅从公元223年登基,至公元263年降魏下台,称帝在位共41年,是在三国时期所有国君中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在那种群雄割据、兵连祸结的动乱年头,能执政这么久,没有相当的才智是不行的。有人把刘禅安稳地做皇帝归因于诸葛亮的辅佐。其实,排一排时间表,诸葛亮死于公元234年。他死后,刘禅还做了29年皇帝,似难以说成是全凭诸葛亮的辅佐之功。诸葛亮在时五出祁山,他死之后姜维又屡伐中原,这样一次又一次劳师动众地伐魏,都是经过刘禅首肯的。这说明刘禅并不满足于偏安巴蜀,而有统一天下之志,并非希求苟安的庸懦之君。

持不同意见的人认为,刘禅之所以在位时间这样长,主要是因早年得福于诸葛亮的全力扶持,后来由诸葛亮的辅政大臣蒋琬、费祎等,也称得上是赤胆忠心的贤相。由于他们尽心尽力地治理国政,才使刘禅当了这么多年的安乐王。其实刘备临终前就表示对这位宝贝儿子很不放心,一再拜托诸葛亮,并有言在先,如实在扶不起,不妨取而代之。这足见刘备眼中,刘禅不会有多么大的出息。要不然,裴松之所注的《三国志》中,也称他不过是一位“凡下之主”。

在用人问题上有人认为刘禅不识好歹,昏庸之至。他宠信宦官黄皓就是突出的一例。黄专权自恣,只是善于钻营逢迎。投刘禅所好,便扶摇直上,不断升迁,最后让他完全控制了朝政;而侍中董允为人正直,对黄皓的行为进行坚决的抵制,刘禅却不赏识,长期得不到升迁;他的弟弟刘永对黄皓这祥胡作非为,参与政事,极为不满,竟被流放到外地做官,十余年不得相见。

历史上的刘阿斗真的是扶不起吗

刘禅,刘备之子,于刘备去世后继位成为蜀国皇帝。诸葛亮等贤臣相继去世后,蜀国逐渐衰败。后魏国大举伐蜀,刘禅投降。刘禅被俘虏到洛阳后,司马昭为了笼络人心,稳住对蜀汉地区的统治,用魏元帝的名义,封他为安乐公,还把他的子孙和原来蜀汉的大臣五十多人封了侯。

有一次,司马昭大摆酒宴,请刘禅和原来蜀汉的大臣参加。宴会中间,还特地叫了一班歌女演出蜀地的歌舞。一些蜀汉的大臣看了这些歌舞,想起了亡国的痛苦,伤心得掉下了眼泪。只有刘禅看得喜笑颜开,就像在他自己的宫里一样。司马昭观察了他的神情,宴会后,对贾充说:“刘禅这个人没有心肝到了这步田地,即使诸葛亮活到现在,恐怕也没法使蜀汉维持下去,何况是姜维呢!”

过了几天,司马昭在接见刘禅的时候,问刘禅说:“您还想念蜀地吗?”刘禅乐呵呵地回答说:“这儿挺快活,我不想念蜀地了。”(“乐不思蜀”的成语就是这样来的。)一直陪伴刘禅的大臣郃正在旁边听了,觉得太不像话。回到刘禅的府里,郃正说:“您不该这样回答晋王(指司马昭)。”刘禅说:“依你的意思该怎么说呢?”郃正说:“以后如果晋王再问起您,您应该流着眼泪说:我祖上的坟墓都在蜀地,我心里很难过,没有一天不想那边。这样说,也许晋王还会放我们回去。”刘禅点点头说:“你说得很对,我记住就是了。”

后来,司马昭果然又问起刘禅,说:“我们这儿待您不错,您还想念蜀地吗?”刘禅想起郃正的话,就把郃正教他的话原原本本背了一遍。他竭力装出悲伤的样子,但是挤不出眼泪,只好闭上眼睛。司马昭看了他这个模样,心里早明白了一大半,笑着说:“这话好像是郃正说的啊!”刘禅吃惊地睁开眼睛,傻里傻气地望着司马昭说:“对,对,正是郃正教我的。”司马昭不由得笑了,左右侍从也忍不住笑出声来。司马昭这才看清楚刘禅的确是个糊涂人,不会对自己造成威胁,就没有想杀害他。

刘禅也因此在人们的心目中便成了庸主的典型,“扶不起的阿斗”成了对庸人的戏称。

事实果真如此吗? 一种观点认为刘禅虽然不是一个聪明有为的君主,也不是一个完全懦弱无能的人,他起码拥有中等的智慧,那一顶”扶不起来的阿斗”的帽子,实在应该给他摘掉。理由是: 刘禅从公元223后登基,至公元263年降魏下台,称帝在位公41年,是在三国时期所有国君中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在那种群雄割据、兵连祸结的动乱年头,能执政这么久,没有相当的才智是不行的 。

有人把刘禅安稳地做皇帝归因于诸葛亮的辅佐。其实,诸葛亮死于公元234年,他死后,刘禅还做了29年的皇帝,很难说成是全凭诸葛亮的辅佐之功的。

《三国志》记载,刘备给刘禅的遗诏中有这么一段话:“射君到,说丞相叹卿智量,甚大增修,过于所望,审能如此,吾复何忧?勉之,勉之。”射君是谁已不可考,但这段话的意思很明白:诸葛亮对射君称赞刘禅的智慧,射君又将这赞辞告诉了刘备,刘备很高兴予以勉励。诸葛亮当不会是阿谀奉承之人,刘备也颇有知人之明,由此可见刘禅非鲁钝之人。

为了让刘禅见多识广,掌握治国本领,刘备让其多学《申子》、《韩非子》、《管子》、《六韬》等书,并由诸葛亮亲自抄写这些书让他读;又令其拜伊籍为师学习《左传》。不仅如此,还令其学武。《寰宇记》有记载:“射山,在成都县北十五里,刘主禅学射于此。”对于刘禅的表现,诸葛亮是很满意的。诸葛亮在《与杜微书》中评价刘禅说:“朝廷年方十八,天资仁敏,爱德下士。”这个敏字可说明阿斗并非愚蠢之人,不然诸葛不是有心讽刺了?

开的刘禅,也没做什么昏庸无能的事情,至于宠信宦官黄浩,刘禅自己都说过,黄浩不过是一个小人,没什么做坏事的能力,而武备松懈,政治散漫则更是没有任何意义,因为在几代丞相下,蜀国发展的很是平稳,蜀国天险也不是开玩笑的,国人敢战和想战的心早就在安逸中丢光了,而且不光不想战其实还很厌战。

而当邓艾大军偷袭时,刘禅打的牌也没什么错误,姜维挡住了钟会的十万大军,而邓艾只是一只孤军,而诸葛瞻虽然是诸葛亮的儿子,但是却没打过什么仗,但是整个蜀国内部已经没有什么将领了,可见蜀国人才之匮乏,而诸葛瞻坐失良机,不守天险,而与邓艾野战,其实也没什么,毕竟是一国之力,结果他作为大将在战斗中身亡,还是诸葛亮看得明白,瞻今已八岁,聪慧可爱,嫌其早成,恐不为重器耳。他这一死,蜀国军队无将领,所以败的很惨。

而当时蜀国内部,刘禅已经知道无力回天了,至于背城一战则更是笑话,成都虽然是大城,可是却无可战之兵,而刘禅这个人可不像刘备一样杀出来的天下,而朝内大臣,一个谯周就能力排众议,可见蜀国当时的大臣们也没有抵抗的心思,而刘谌死的很是刚烈,这点小编要佩服。

刘禅投降,而后来,司马昭在宴会上故意表演蜀地歌曲来试探刘禅,其实估计已经心存杀心,而刘禅,小编真的不知道这位后主是当真乐不思蜀,还是故意示弱,不过小编认为故意示弱更为真切,毕竟他可是刘备一把手调教出来的儿子啊!

  • 支付宝二维码 支付宝
  • 微信二维码 微信

版权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QQ:502164311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