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树湘的妻子结局

导语:为革命献身的陈树湘,年仅29岁就去世了!老革命陈树湘去世后,陈树湘的妻子结局怎么样呢?当在小吴门城墙往外看的时候那家低矮的房子便是陈树湘老家。大门紧闭,房子里是卧病的母亲,还有一位年轻的女人陈江英,也就是陈树湘的妻子,妻子日日夜夜期盼丈夫的回归,可最后却等来了这样的结局。随着时间的流逝,随着生活的忙碌,关于他们最终的结局无从知晓,只知道陈树湘和陈江英两人并没有孩子。

陈树湘的妻子结局

陈树湘和妻子有孩子吗?当陈树湘自杀被割掉头颅,尸体悬挂在老家,村里的村民议论纷纷,有人议论敌人的残忍,也有人为陈树湘感到叹息,30岁生日还未过,就牺牲在战场上。当在小吴门城墙往外看的时候那家低矮的房子便是陈树湘老家。大门紧闭,房子里是卧病的母亲,还有一位年轻的女人陈江英,也就是陈树湘的妻子,妻子日日夜夜期盼丈夫的回归,可最后却等来了这样的结局。

绝命后卫师剧照

卧病在床的母亲,新寡妻子,孤苦无依的两人,在那些天里都会看见城墙上陈树湘的头颅。这时候的他们内心需要多么的坚强才能忍受的过去,关于他们后来的结局很多人想知道,但随着时间的流逝,随着生活的忙碌,关于他们最终的结局无从知晓,只知道陈树湘和陈江英两人并没有孩子。

陈树湘虽牺牲但精神一直存在

绝命后卫师剧照

陈树湘牺牲之后,在王光道和严凤才的带领下,在湘南山区作战。这支队伍逐渐的发展壮大。1935年不幸被敌人包围,经历战争之后的他们弹尽粮绝,这支英雄部队向我们战士什么最为悲壮的烈歌。这群出生平凡的战士,他们用热血和坚强的身躯为我们铺平道路。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中,他们留下的每一滴血都会被历史铭记,他们为红军主力渡江搭桥铺路,和他们的师长一样成为千古绝唱。

图为韩京京夫妇在陈树湘烈士墓前深情泪下。

图韩京京夫妇一行在陈树湘烈士墓前祭拜。

图为韩京京夫妇参观湘江战役豪福红军指挥部旧址。

红网道县站6月18日讯(通讯员 黄春祥 朱辉 唐丽华)端午节刚过,烈日炎炎,薰风拂面。陈树湘烈士的生死战友韩伟将军的子女韩京京(儿子)和张微微(儿媳)于2013年6月14日来到湖南道县祭拜陈树湘烈士的英灵。他们不顾旅途劳累,一下车就来到了潇水河畔,祭扫陈树湘烈士墓地。在陈树湘烈士墓前,韩京京深情地呼喊:“大爹爹,我们来看您了!”并在墓地敬献鲜花,缅怀革命先烈。在祭拜的过程中,韩京京、张微微流下了热泪。陪同前往的史志办原主任李世荣讲述了陈树湘师长壮烈牺牲以及群众掩埋其遗体的经过和场景。

韩伟与陈树湘相识于秋收起义。当时二人同在秋收起义第一团三营九连,陈树湘任二排长,韩伟任三排长。在后来的三湾改编,井冈山斗争,以及转战赣南和闽西,建立中央苏区和五次反围剿的斗争中,两人始终并肩战斗。他们曾经在一个营分任两个连长,也曾在一个师分任两个团长,还曾在一个军分任两个师长。长征前夕,红19军缩编为红34师,两个师长中只能由1个人来担任34师师长职务,那时两人曾相互推让。

1934年11月26日,红军长征过道县,红三十四师担任全军后卫的任务,阻击尾追之敌。湘江战役决战后,在最后突出敌人重围时,34师陈树湘师长命令100团韩伟团长带师主力突围,自己做最后的掩护。这时候,两位老战友发生了第一次争执:韩伟坚决不从,说:“你是师长,只要你还活着,这个师就还在!你带师的主力突围,我带100团作最后的掩护!”两个生死的老战友就这样挥泪诀别。由师长陈树湘率师部及一O一团,一O二团约400人,沿长征原路向永安关方向转移折回道县。团长韩伟率一OO团作最后的掩护,向八工田、柳木青一带突围,后恶战所剩30余人,分路突围,韩伟等6人跳下山崖,他和另外2人跳崖后幸存。12月10日,陈树湘经江华牯子江时腹部受伤。12月11日,为掩护余部突围,师长陈树湘在道县四马桥附近的冯都庙被俘。12月18日,陈树湘被押解进县城,途经蚣坝石马神时,陈树湘师长壮烈牺牲,实现了他为苏维埃新中国流尽最后一滴血的誓言!野蛮凶残的刽子手们割下了他的头颅,并杀害了他的两名警卫。夜晚,根据地的乡亲们在潇水河畔掩埋了陈树湘师长和两名红军战士的遗体。

敌人为抓到一名红军官长而欣喜若狂。在四马桥坐镇指挥的道县保安团一营营长何湘,命令将陈树湘抬到一爿布铺里,为他找医送饭,企图从陈树湘口中得到红军的情报。陈树湘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毫不动摇地拒医绝食,坚持和敌人面对面斗争。何湘无奈,只好于1934年12月18日拂晓,将陈树湘放在担架上,由他本人亲自监督抬往道县县城。上午8时,当行至道县蚣坝镇石马神村附近将军塘时,躺在担架上的陈树湘从昏迷中醒来后乘敌不备,咬紧牙关,忍着巨痛,用手从伤口伸入腹内,抠出肠子,使尽全力,大吼一声,绞断了肠子,壮烈牺牲,时年29岁,实践了他“为苏维埃共和国流尽最后一滴血”的豪迈的铮铮誓言!

凶残的敌人割下来他的头颅,先在当地示众,同时杀害了他的警卫员。当地百姓为其壮举所感动,在夜里悄悄地将陈树湘没有头的遗体和他的警卫员一道掩埋在潇水河畔,成了当地无人不晓的双坟。

后来敌人在查明了陈树湘的真实身份后,为了邀功请赏,便将他的头颅装在一个竹篾篓里,送到长沙何键的剿匪司令部。何键命人将陈树湘的头挂在长沙小吴门外中山路口的石灯柱上示众数日。

红三十四师指战员几乎都死在沙场,只有极少数几个人冲出重围。英雄的红三十四师战功至伟,悲壮之烈,将永远铭刻在中国人民的心中!

陈树湘无子嗣,妻子陈东江早亡。现在陈氏一门已没有任何亲属,连旁系亲属也没有了。陈树湘烈士纪念馆里陈列的烈士塑像,那是他的战友韩伟将军,请雕塑美术家按照他的指点创作出来的。

韩伟将军湖北黄陂县人,与陈树湘相识于秋收起义。当时二人同在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一团三营九连,陈任二排长,韩任三排长。在后来三湾改编、井冈山斗争,以及转战赣南和闽西,建立中央苏区和历次反“围剿”斗争中,两人始终并肩战斗。他们曾在一个营分任两个连长,也曾在一个师分任两个团长,还曾在红十九军分任两个师长。长征前夕,红十九军缩编为红三十四师,后来由陈树湘任红三十四师师长,韩伟任该师一0 0团团长。建国后,韩伟任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开国中将,于1992年去世。韩伟将军在晚年无时无刻不在怀念他的生死战友陈树湘。

韩伟将军的儿子韩京京和儿媳张微微,遵照父亲的临终嘱咐,于2013年6月14日由北京专程来到湖南道县潇水河畔陈树湘师长殉难地祭拜先烈的英灵。

  • 支付宝二维码 支付宝
  • 微信二维码 微信

版权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QQ:502164311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