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为什么不当皇帝

导语:刘备白帝城托孤之后,刘禅封诸葛亮为亚父!权倾朝野,军政大权于一身!刘禅虽为皇帝,也不过是个摆设!然而诸葛亮为什么不当皇帝呢?废掉扶不起的阿斗呢?诸葛亮是个很有主见的人,李严曾经劝诸葛亮上九锡,其实就说诸葛亮有称帝的野心。诸葛亮给李严写了封信:吾与足下,相知久矣,可不复相解!足下方诲以光国,戒之以勿拘之道,是以未得默已。吾本东方下士,误用于先帝,位极人臣,禄赐百亿。

诸葛亮为什么不当皇帝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的大政治家,蜀汉政权的主心骨。做过蜀汉丞相,益州牧武乡侯,位置和当年的曹操差不多。曹操死后,其子曹丕废汉自立,称为魏文帝。曹操也被追封为魏武帝,那么诸葛亮为什么不做皇帝,要知道在当时诸葛亮的权力也很大。

诸葛亮是个很有主见的人,李严曾经劝诸葛亮上九锡,其实就说诸葛亮有称帝的野心。诸葛亮给李严写了封信:吾与足下,相知久矣,可不复相解!足下方诲以光国,戒之以勿拘之道,是以未得默已。吾本东方下士,误用于先帝,位极人臣,禄赐百亿。今讨贼未效,知己未答,而方宠齐、晋,坐自贵大,非其义也。若灭魏斩睿,帝还故居,与诸子并升,虽十命可受,况于九耶!意思就是先皇帝重用我,我现在位极人臣,待遇那么好。只是讨伐曹贼不力,如果妄自尊大,肯定是不讲道义的人。倘若杀了曹睿,让皇帝陛下回到故都,别说九锡,就是当皇帝也未为不可。很多人也都说诸葛亮有称帝之心。其实这话不对,诸葛亮只是假设之词。诸葛亮不具备称皇帝的实力;

其一,诸葛亮是个读书人,“秀才造反三年不成”。何况诸葛亮本身就有一股优柔寡断的劲儿,谨小慎微,这和开国君主的魄力没法相比。诸葛亮清楚,自己不是当皇帝的材料。我们看他的《诫子书》,“谄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云云,知他的性格,多内省而自敛。这样的人,当当丞相是可以的,要做开国皇帝,就差得远了。

其二,诸葛亮政敌太多,事实上诸葛亮内部人心不齐,不仅刘禅对他心里不服气,就是李严廖立魏延等大将也虎视眈眈,赵子龙虽然听诸葛亮的话,但是一旦诸葛亮有造反的意图,赵云无疑是第一个要带头勤王的人。刘备对赵云的知遇之恩,这是让赵云记在骨子里的。

其三,外患太大。诸葛亮六出祁山,曹魏依旧龙盘虎踞,江东孙权虽然表面上是同盟,可骨子里一旦发现蜀汉出现破绽,也是靠不住的。当年刘备关羽不就死于孙权之手,没有无缘无故的爱。谁也不会做谁一辈子的坚强后盾,尤其是国与国之间,向来就是有利益就能绑在一起。

其四,蜀汉弹丸之地,国内经济又不景气,诸葛亮是个讲究名节的读书人,一旦称帝不成功,就是董卓袁术一样的人,被人贻笑大方。钉到历史的耻辱柱上,诸葛亮怎么会冒天下之大不韪,做如此出力不讨好的事情。

其五,刘备把诸葛亮推到历史死胡同,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刘备说:你比曹丕强的太多,你肯定能做大事情,你认为我的孩子可以辅佐,就辅佐。如果不行,你可以当成都之主。诸葛亮当时就吓傻了,泪如雨下。表了自己的忠心。刘备又对刘禅说:我死之后,诸葛丞相就是你爸,把刘禅给了诸葛亮。哪有干老子夺儿子江山的。刘备这一招高明。难怪康熙皇帝说刘备有帝王之术。

其六,诸葛亮从小就没有当皇帝的野心。刘备有,小时候就要拿桑树做华盖;刘邦看到秦始皇时也说大丈夫应当如此。诸葛亮一直以管仲乐毅自比,这两个人都是朝廷大臣,辅佐别人成就大事的。当皇帝,诸葛亮不行。压根也没想过。

其七,诸葛亮事必躬亲,不会抓大放小,当个丞相就如此,当个皇帝还不早累死了。另外诸葛亮不好色,不贪杯,妻子还是黄月英那个丑女,这样的人洁身自好,自然不愿做皇帝。

在诸葛亮在世时候,且不说阿斗是不是能干,诸葛亮在努力引导他向正确的方向走不犯错都是已经很难了。

但是,你说每次诸葛亮出祁山,刘禅真的有搬旨让诸葛亮回来吗?

那是没有的事,对,这又是演义里的故事。

其一,成都(益州)得具天险是非常安全的,从剑阁(剑阁那个地势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百度看看)进入景谷道,你以为当年邓艾走阴平打进益州很容易吗?三国志中有云魏军为了偷袭走阴平几次频于危殆。邓艾等人好几次都几乎要交待在阴平道里了。这只是他们单纯偷渡还没有和蜀汉军队交锋的情况。

其二,就算颁旨了,诸葛亮也不会回去的,呵呵

在《晋书 帝纪》诸葛亮与司马懿最后交锋一战中,诸葛亮送了司马懿限定款女装,司马懿对外宣称非常生气还非常矫情地给当时曹睿上书请战,别人赶紧拦着不让去啊。后亮复来挑战,司马懿几乎要出兵以应之了!但是这个是辛毗杖节立军门,司马懿便住手了。初,蜀将姜维闻毗来,就跟诸葛亮说:“辛毗杖节而至,司马贼不复出矣。”然而诸葛亮已经看穿了一切,他说:“彼本无战心,所以固请者,以示武于其众耳。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苟能制吾,岂千里而请战邪!”

好吧,我把不重要的去掉,这句话有一个中心句:

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

我们今天常说的: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也就是这个意思,将士在外打仗,你皇帝老子是管不着的,一旦将士出征,你皇帝在大后方就不要瞎指挥了这是彼此约定俗成的信任和规矩。就算是皇宫里出现被逼宫的紧急情况,一般会调遣留在后方的守备军队,没有谁会把大前线的大军随便往回撤的道理(一来来不及,二来得不尝失),如果皇帝真的突然下圣旨十二道金牌招你还朝不是小说,就是其中百分之百有诈(你懂我在说谁)……

所以说,不用架空阿斗毫无压力。

而演义里,如果阿斗不是这么不遗余力地添乱,如何能体现我诸葛丞相能力?我能老实写我偶像是因为打不过人家才搬师还朝的吗?当然是不行的,这样显得他多么low,不要问了,真的。

我是不忍心告诉你真相,怕你知道真相之后眼泪掉下来。

  • 支付宝二维码 支付宝
  • 微信二维码 微信

版权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QQ:502164311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