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为什么瞧不起白起

导语:白起一怒屠杀赵国四十万士卒,韩信一怒十面埋伏围歼项羽!都是兵家神将,韩信为什么瞧不起白起呢?韩信说,“……白起算什么名将,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秦国家底都被他败光了,还妄称战神……”。可见韩信对白起的轻视,根本看不上眼。那么为何如此呢?其实原因很简单!韩信打仗以谋略取胜,推崇的是以少胜多之战,如他就十分佩服项羽,几万人可以灭秦。因此,瞧不上白起,主要是两点。

韩信为什么瞧不起白起

战神白起,伊阙之战斩首24万魏韩联军,攻楚之战歼敌百万……是名副其实的杀神。尤其是长平之战,以60万大军围困赵军45万,打破了围攻战“十则围之”的惯例,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最后赵军45万人,战死25万,被坑杀20万,全军覆没,战神之名响彻千古!

韩信说,“……白起算什么名将,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秦国家底都被他败光了,还妄称战神……”。可见韩信对白起的轻视,根本看不上眼。那么为何如此呢?其实原因很简单!韩信打仗以谋略取胜,推崇的是以少胜多之战,如他就十分佩服项羽,几万人可以灭秦。因此,瞧不上白起,主要是两点。

以长平之战为例:一是,长平大战,赵军在极其不利,又没有粮草的情况下,战死25万,但是却斩杀了20多万秦军。这样对于秦军来说,杀敌1000自损还不止八百,因此,这不是名将所为!

二是,兵法有云,“围必有缺”。白起60万人围困45万赵军,留一个缺口,等到赵军撤退,逃跑,然后对主力进行埋伏,一举破之!这样伤亡最少,时间最短。与其说秦军胜利,不如说是两败俱伤!

因此,韩信瞧不起。再来看看韩信围困项羽之战,就留了缺口,然后打埋伏,最后楚军大多是投降逃跑的,汉军付出很少的代价就大败楚军。这才是名将!

韩信为什么瞧不起白起

电视剧《大秦帝国之崛起》正在热播中,里面完全是战神白起的主战场,伊阙之战斩首24万魏韩联军,攻楚之战歼敌百万……是名副其实的杀神。尤其是长平之战,以60万大军围困赵军45万,打破了围攻战“十则围之”的惯例,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最后赵军45万人,战死25万,被坑杀20万,全军覆没,战神之名响彻千古!

但是,所谓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后世名将辈出,其中就有韩信,被誉为兵仙,其最瞧不起的名将就是白起,在史记中有一段经典对白,大概意思是这样的,萧何问他,“你说古代那些名将笨在何处?蠢在何方?”。韩信说,“……白起算什么名将,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秦国家底都被他败光了,还妄称战神……”。

可见韩信对白起的轻视,根本看不上眼。那么为何如此呢?其实原因很简单!韩信打仗以谋略取胜,推崇的是以少胜多之战,如他就十分佩服项羽,几万人可以灭秦。因此,瞧不上白起,主要是两点。

网络配图

以长平之战为例:一是,长平大战,赵军在极其不利,又没有粮草的情况下,战死25万,但是却斩杀了20多万秦军。这样对于秦军来说,杀敌1000自损还不止八百,因此,这不是名将所为!

二是,兵法有云,“围必有缺”。白起60万人围困45万赵军,最明智,最有效的做法是,留一个缺口,等到赵军撤退,逃跑,然后对主力进行埋伏,一举破之!这样伤亡最少,拖的时间最短。而白起大部分的人都是赵军突围时被杀,而且拖的时间太长,以至于赵国被拖垮,最后秦国也好不到哪里去!与其说秦军胜利,不如说是两败俱伤!

网络配图

因此,韩信瞧不起。再来看看韩信围困项羽之战,就留了缺口,然后打埋伏,最后楚军大多是投降逃跑的,汉军付出很少的代价就大败楚军。这才是名将!

“兵仙”韩信为什么看不起战神“白起”?

在楚汉传奇中有一集,韩信和萧何进行对话时说:“我韩信为什么和别人一样从鸡毛蒜皮的事情干起,我要做大将军。人和人是不一样的,各有所长,我碰到的那些长官,出奇地相似,不是笨蛋就是蠢货。就因为我不愿和他们一样愚蠢,就不遭到重用。项羽是这样,汉王也是这样。”

萧何答道:“我倒要听听,那些金戈铁马之人,夺取天下之人,蠢在何处?又笨在哪里?”

韩信答道:“蒙恬算什么啊!二十万人打三万人,还恬不知耻的夸耀自己。白起那叫打仗吗?杀敌一万。自损八千。秦国的家底都让他白净了!项羽、范增跟不值一提。”为什么韩信会如此轻视战神白起呢?

这得从长平之战说起。长平之战,奠定了白起的赫赫威名。同时也导致了他的身亡。长平之战是折了秦国一半的家底啊,“秦虽破长平军,而秦卒死者过半,国内空。”这是白起自己说的。可见白起自己也觉得虽然此战灭了赵国40万的主力军,自己也消耗掉了30万的秦国精锐。

原因是什么,韩信以为白起不懂兵法,60万秦军虽然包围了40万赵军,并截断了赵国的粮秣。表面上看可以白白饿死40万赵军,可事实上正如孙子说的:“围而要留缺 ,再设伏才是上策!”才是围歼战的第二层要义。如果不是白起为了留住自己表面上战胜的样子,他是不会杀死20万降兵的。可见实际上此战,如果不是赵括战死,赵军群龙无首,赵国未必就是打了败仗。因为虽然赵国损失了20万精锐,但是在赵军骁勇善战的骑兵和被围而存必死之心步兵的冲击之下,竟然灭掉了秦军30万的精锐。

正是韩信看到了赵国以少胜多,正是看到了白起此处的失败,才会想到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真正要义,才会带领汉军以少胜多打败赵军。他才会觉得白起不过如此。所以在该下之战的时候,韩信才会多设阵法,多层包围项羽,四面楚歌,瓦解楚军,最后很顺利地取得了胜利。其实很多楚军都是逃跑的,死的更本不多应该不到10万,汉军死亡人数一不到10万,从而在很少人数伤亡的情况下,平定了天下。

  • 支付宝二维码 支付宝
  • 微信二维码 微信

版权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QQ:502164311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