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朱棣的靖难之役过程分析 最终鹿死谁手

朱棣靖难之役

靖难之役的意思是:“清君侧,靖国难”。在建文帝采取削藩的措施的背景下,朱棣于公元1399年8月6日发起靖难之役,到1402年7月13日完毕。历时四年从北京打到南京攫取了他大侄子朱允炆的皇位。

说起靖难之役的原因还得从朱棣的老爹朱元璋说起。明太祖朱元璋经过农民起义推翻元朝之后大肆分封藩王以保证朱家天下万万年。因而每个藩王有很大的权利并且拥有本人的军队。燕王朱棣是各地藩王中权力最大的。因而当朱元璋死后对即位的建文帝的要挟也是最大的。

建文帝听取黄子澄等人的建议开端削藩,先搞定了周王、齐王、代王等几个权力比拟强大的藩王。当建文帝部署削掉朱棣时,朱棣经过机密谋划打出了“清君侧”的口号起兵。

和平的第一阶段是朱棣的军队节节成功,建文帝这边由于经过朱元璋大肆屠杀罪人简直没有可以与朱棣匹敌的人才,所以节节溃退。不过这个阶段单方力气悬殊,朱棣的成功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

第二个阶段是建文帝的军队获得了一定成功,使得朱棣可以守住的中央只要北平、保定、永平三个州府而已,甚至有一次朱棣差点被活捉,还是靠着其他藩王的救援才脱离了险境。

第三个阶段是朱棣听采取直捣南京的战略,直接拿下南京而获得了这场靖难之役的成功。同时建文帝也下落不明,有人说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之一就是寻觅失踪的建文帝。

总的来说靖难之役争的都是朱家的江山。

朱棣是个好皇帝吗

在史学界,朱棣是位有争议的皇帝。他的皇位有违祖制,惹起了不少非议。1399年,朱棣打着“清君侧,靖国难”的旗帜,打倒他的侄子建文帝朱允炆,江山易主。朱棣本人登上了皇帝的宝座。

朱允炆书生气十足,脆弱能干。相比之下,朱棣有勇有谋,更具有一国之君的才干。

放观朱棣在位的22年里,他的功是大于过的。

朱棣在明朝的内政、文明、政治、经济方面都做出了宏大奉献。

他支持郑和下西洋,与海内诸国交往亲密,明朝构成了万国来朝的场面,弘扬了国威,促进了政治、经济、文明的开展。以此可见,朱棣具有开阔的眼界和大国君王的风姿。

朱棣被先人更为知晓的称号是“永乐大帝”。他拉拢了一批知识分子,编纂了《永乐大典》。这是一部触及经、史、子、集、医学、工技、农艺等各方面内容的百科全书,比《大英百科全书》早了三百余年,是中华民族文明之珍宝。

朱棣在位之初是在金陵。但是为了增强对南方地域的统治,稳固一致场面,朱棣将都城从金陵迁到了北京,奠定了北京在尔后五百多年里首都的位置。

为了增强地方集权,维护国度一致,朱棣在对内地管理上,也做出了宏大奉献。他在女真地域设立了奴儿干都司,在贵州设立了布政使司,亲身北征,稳固北部边防。在统治时期,朱棣甚至还增强了新疆地域的控制。

朱棣在位时期勤政务虚,功劳显赫。他的雄才大概,继往开来,为明朝的建立立下了丰功伟绩。

朱棣年号

朱棣的年号为永乐。何为年号,年号就是中国现代封建统治时期,用来纪年的名号。永乐年间,也就是我们习气运用的留念方式中的公元1403年至1424年。

年号由皇帝决议,具有一定政治意义,新帝登基,重启天下,寄予了对兵荒马乱的美妙愿望。在我国封建王朝晚期,一个皇帝在位时期,能够会拥有多个年号。例如汉献帝在位时期,顺次用了“永汉”、“中平”、“出平”、“兴平”、“建安”与“延康”。这几个年号顺次映射了汉献帝统治下,政权危如累卵,汉室衰微。汉献帝变卦年号,以示汉室永存之意。但是如此频繁更改年号,给史学家记情形成方便,从明太祖开端,一个皇帝只用一个年号了。

1402年,朱棣登基,改年号为“永乐”。在位时期,他只用了这独一的年号。永乐年间,天下太平,一片欣欣向荣的现象。内政上,汉朝与各国交往频繁,弘扬国威;经济上,南粮北调,经济恢复开展;政治上,稳固边防,抵挡内乱;文明上,编纂《永乐大典》,传播后世。“永乐”这一年号,也表示了朱棣希望国泰民安、永享安乐的现象能不断维持下去。

明成祖朱棣又被我们尊称为永乐大帝,也是源于他在位时独一的年号“永乐”。

年号具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随同着封建政治统治与皇权而生,寄予了统治者的美妙愿望。于先人,我们根据此,能感遭到中国历史中更深层次的肉体文明。

  • 支付宝二维码 支付宝
  • 微信二维码 微信

版权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QQ:502164311

相关文章